第一去库存,一般让主播带货的商品都是积压已久卖不出去的库存,这类商品就是赚点小钱为了打广告了,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二低价新品抢占市场,一般新品的价格都不会泰迪,大多会赠送一点赠品之类的,为的是吸引客户知道他们发布新品了,如果有购买的最好,可以帮助新品在销售平台刷一下销量。
第三就是为了产品刷销量,很多电商平台现在严禁各大厂商刷销量,这种行为现在已经明确是违法了,那他们怎么办?因为一个产品的曝光度是和它的销量挂钩的,前期有的厂商做出的手段无法就是一支笔直接挂价一毛卖出去,然后有一万人购买了,直接在挂价一元卖,这个是打比方,就是把商品价格比其他厂商的价格低,然后等产品销量上去的时候,在提升价格。
但这样的前提有个弊端,就是你价格低,很多人会怀疑你的质量,甚至后期买的人会觉得心里不舒服,这时候厂商就找到带货的,大流量直播间都几十万人,一款产品在同一时间段卖出去,然后在慢慢提升价格,一大批用户购买了他们的产品,等于免费帮他们冲销量了,一般第二天他们就回复原价,这个是避免用户退货。
大多数人一毛钱买了一支笔,第二天恢复到一元的价格了,他们觉得自己赚了便宜了,即使产品优点问题也舍不得退货,最多是退换而不是退货。而且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了,某宝对于大电商的评价页面已经没有好评,中评和差评了,换成了最新,图片,视频和追加,换而言之你不看追加,基本很难看到差评了,这也是平台保护电商的一种措施,不得不说前些年确实存在同行恶意差评。
别说这些商家了,就是很多企业掌门人都亲自下场带货了,比如董小姐,为什么现在直播带货那么火?其实是大部分人现在都太依赖手机了,基本每天都在玩手机,都懒得去逛街之类的,线下的商家如今都在自己直播带货,客户看好的,直接送到你手里,你不满意在拿回去,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型。
大部分人现在如果一天没有手机,就会发现心神不宁,手机没电关机了都会急的四处找充电器,朋友聚餐也都是各自拍拍照玩玩手机顺便吃个饭散场,还有一点就是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太快了,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其实如果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大部分人是可以放弃手机的,只不过很多人都是忙了一天,手机成为了一种解法的工具罢了。
直播带货的趋势已经让很多明星加入了,大部分都是人气不足的明星,基本不需要和粉丝有距离感了,一线大牌有的你给钱也不一定回来带货,其实很多粉丝还是包括名人明星都有一种潜意识这就是和以前站大街吆喝卖货一样,如果做了,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身份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害怕带货翻车直接把自己人设都弄没了。
直播带货和直播讲课等,其实也有潜在的坑,比如一些大家几年前熟悉的在朋友圈里各种砸名车出去旅游享受生活的那批微商,现在已经转账直播平台了,他们只不过是把图文变成了短视频,依然是租的车,依然是租的别墅拍摄,把自己包装成了高大尚的富豪,其实真正的富豪基本不会告诉你他们是富豪,除非被迫曝光,比如福布斯上的富豪们,很多都是被爆出来而不是想告诉你们他们多有钱。
还有一些富豪突然曝光了自己的豪华生活,一种不差钱的姿态,其实那是做给债主们看的,意思他们还有钱,别急着催债,微博上某公司老总就叫嚣自己去银行提升额度被柜台的员工鄙视说一千万够吗?
然后他自己说在那个银行有一个多亿的存款,一会行长就会来了,其实想一下就知道,存款一个亿,在银行就是黑卡客户,根本不用排队去柜台办这些业务,直接有专人接待,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他家确实知道她有钱,但他这样做是在炫富吗?
其实她就是做给一些债主和自己的员工包括合作伙伴看的,我不差钱,但手段漏洞百出不说,还犯了最低级的逻辑性错误,黑卡客户能让行长亲自上门,就是小白也懂他们去办业务都是专人接待的,现在又是刷卡排队领号,黑卡一刷卡自动转成私人银行业务,走的都是VIP通道。
话说回来,那群微商现在在这些短视频平台各种营销,和之前在朋友圈的营销如出一辙,但短视频给人带来的是最直观的感受,比文字直观,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真的是富豪,他们想带自己赚钱。
一种是招代理卖产品,另一种就是当讲师授课,现在当讲师授课的居多,因为没任何成本,而且交钱无法退款,价格完全自己制定,这批人的手段也很直接,就像陈实做的那样进入各大直播间打赏制造土豪人设,然后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