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切才半年时间,不像其他演员、导演,从入行到小有名气,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一片成名的,身边也都有方方面面的关系,他们做事都要再三考虑。
李谦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片子会不会成功,其他任何事,都完全凭心情去做,怎么高兴怎么来,没有什么人脉、关系能够束缚住自己。
那以后就算未来自己变了,也不可能变得像现在的马小刚一样,到处找存在感,寻求认同。
不过,未来还远着呢,现在过的舒服才是真的。
李谦把对马小刚的感慨丢到脑后去,虽然很佩服他,不过现在的马小刚真的很让人讨厌,哪怕这两天假日他也没再在媒体面前说说什么了。
相安无事,就剩下媒体在那炒作了。
不过也确实帮了李谦的忙,《生死频率》的热度也一天比一天高了。
元旦三天节日过了,票房依然是《集结号》遥遥领先,三天拿到2300万,加上31号星期一的,第三个星期依然拿到3050万的超高票房。
接下来还有周末三天,相比上周的7000万,这个走势依然无比稳健,对得起现在的口碑和马小刚的名气。
《投名状》三天拿到720万,加上31号的160万,四天只拿到880万,相比上周的4000万,可以说是断崖式的跌幅了。
题材不好,情节沉重,主演都死光了,也上映了23天,盗版都出来了。
一部已经只剩勉强捞点票房了,另一部也上映了半个月,《生死频率》成为了一月份的最大赢家。
三天假日,《生死频率》的排片也已经涨到了30%,票房分别拿到580万、660万、650万,三天一共收获1980万,这一周四天总票房2340万。
上映五天总票房高达2700万。
现在,《生死频率》的热度已经超过了濒临下画的《投名状》,甚至比《集结号》也差的不是很多。
大卖已经是必然的了,不断有媒体报道电影的票房信息,影评人对于这部电影多数也是大加赞誉。
而且随着电影的持续热映,观众们对于电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就网上的情况来看,《生死频率》已经真正开始有了大热电影的声势。
李谦和演员们也没闲着,1月4号,元旦节结束,张翰宇也从《集结号》剧组回来归位了,剧组算是难得都凑齐了人数。
不过也都没提马小刚和李谦之间的事,大家就当没发生过一样。
这就是人脉、关系广的坏处了,到处都是朋友,也到处都是朋友的的对手,说话做事都有顾忌。
要不然这时候李谦能和她们调侃一下马小刚,但是张翰宇那就要尴尬了。
索性大家都当没这回事,该宣传该宣传,该吃饭吃饭,该吹牛聊天就聊天,各论各的。
这三天里,李谦和马小刚不管媒体怎么刺激,反正就是也不说什么,渐渐地记者们也放弃了,李谦也可以清净一下了。
之后的三天周末,《生死频率》的排片依然在稳定增加,也放映了好几天了,渐渐地也顶替了《投名状》,有了不输于一般大片的热度。
4、5、6号三天里,《生死频率》拿下1710万票房,单周票房高达4050万,总票房4410万!
八天破四千万,对于一部制作成本七百万的电影来说,不管用大卖、大爆还是什么词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
《集结号》周末三天拿到2100万票房,第三周一共拿到5150万,相比上周的7000万,跌幅只有27%,堪称逆天。
而《投名状》,这一周只拿到1460万。
那贺岁档就明朗了,基本上可以提前宣布,《集结号》成为2007年贺岁档票房冠军,同时也是2007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虽然现在《集结号》总票房只有1.865亿,而《投名状》是1.87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