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马小刚不止卖了一家,萬达也掺和进来了,黄忠军肯定心疼死了,自家的宝贝变成两家公司共有的了。
宋戈入职萬达一个多月,不声不响的还干了件大事。
不过,跟李谦没关系了,刚刚接到韩三坪的通知,《我不是药神》的文学剧本已经过审,上面协调了多个部门,原则上同意拍摄。
就是给拍了呗,还什么原则上同意,说话真有水平。
跟政府文件一样,什么原则同意、基本同意之类的。
不过给拍就行了,李谦也就开始筹备剧组,琢磨演员人选了。
离过年就剩几天了,李谦还是想在过年前把主角人选给确定下来,尽早开拍。
如果可以的话,李谦这次不想贺岁档再上映了,贺岁档还是更合适轻松一点的片子。
而且,尽早拍了,尽快上映,不要去拖。
《无人区》要是早半年拍,在09年7月之前上映,也就不会被禁了。
杀青没多久就碰到了7.5事件,就是那么巧。
早拍完早上映,别看现在同意拍了,真要是上面知道电影的内容,百分百是不允许拍的。
一群外行,靠文学剧本,无法想象中拍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只能看个大概。
......
筹备剧组,首先把演员找齐,外景到可以过年之后再说,演员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剧本和人物。
演员,首先要契合电影的风格,风格不符,演技再好都是白搭。
国内有很多特点十分鲜明的演员,虽然演技很好,但不是适合所有类型的。
《我不是药神》首先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一定要生活化、接地气、让普通观众都能感觉出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方言,就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国内电影用方言多的大多是西川话、东北话、京城话。
也是大部分观众所熟悉的,毕竟要是小众方言,听都听不懂,跟外国话都没多大区别了。
故事背景,肯定不能在小城市了。
反应社会性质的话题,也相当于社会的黑暗面。
只有暴露在阳光中的黑暗,所有人都看得到的黑暗,才是社会最广泛的根本性难题。
不惧阳光,暴露了也无所谓,所有人都知道,才是最难解决的,比小县城社会底层的黑暗,更加的黑。
有什么能比可以直面阳光的黑暗更黑呢。
而且现代化的大城市,那种戏剧冲突更加强烈。
就像在城市中心的几百米高楼上,往下一看,周边密密麻麻的破旧平房,比在小县城看到这种房子,冲击更强烈。
故事背景在大城市,偶尔用到一些方言。
也就京城、魔都了。
至于羊城,说的粤东话,有点不搭。
京城也排除了,首都不太方便。
还是和原版一样,故事背景定在魔都。
男主角的人选,李谦列出过几个人选。
除了徐征之外,同样擅长演小人物的黄博,甚至王保墙、郭韬也能演。
但是,首先排除王保墙,郭韬看起来太正直了。
至于黄博。
电影中的程勇,是略带颓废、油腻、市侩的感觉,后期还得有正气,还得稍微有点孤胆英雄我就豁出去了那种气概。
其他的都好说,但是中年油腻男的话,黄博怎么都差了点感觉。
说起来黄博长相平平,但是完全没有一点中年男人的油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