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松下幸之助的谦恭,也没有稻盛和夫的传奇。
更没有乔布斯的气质。
另一方面,韩国特殊的政经体制。
也使得三星这种“财阀”,更多的像是“国企”。
或者说,
三星总给人一种是依赖于国家的全力扶持,而崛起的感觉……
李健熙本人的经营能力,反而被掩盖在这种印象中了。
其实,抛开外界因素。
单纯的去研究李健熙的经营理念,和三星的发展历程。
就会发现,
李健熙身上,有着很多成就“伟大企业家”的独特资质和闪光点!
隋波前世,曾看过几本介绍三星历史的书。
对他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
比如,
李健熙有个外号,叫“直觉管理者”。
他非常相信“战略性直觉”和“洞察”的力量。
当初三星进入半导体产业,
李健熙做决策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韩国属于“筷子文化圈”,所以韩国人的手艺很好;
第二,韩国人进家里都脱鞋,因此非常干净。
他认为,这两点说明:
“半导体产业正好是和我们民族的才能与特质相符合的产业”……
这种颇有点“无厘头”的理由,
只能说明李健熙决策,依靠的就是“直觉”。
当然,这种所谓的“直觉”,
其实是建立在以经验、冷静的判断、对于历史的学习以及执行力为基础的!
李健熙引领的三星,能够一路崛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他以战略性直觉为依据,“预测十年后的未来并为之努力”。
李健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思考。
因为从小就被父亲送到日本,习惯了与家人分离的生活。
孤独的异乡生活,养成了他独立思考的习惯。
李健熙在2002年出版的自传,名字就是《喂,请思考着生活》。
因此,韩国也有人称呼他为“思考中毒者”。
三星的很多重大变革和战略决策,
都是他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思考许久之后,“独断专行”决定的!
从这两点来看,
隋波觉得,自己和李健熙,倒是挺像的……
不过隋波比老李强的是,
他不用“预测”未来!
李健熙还有一个著名的经营理论——“马赫管理论”。
隋波也非常认同。
所谓“马赫管理论”。
是指公司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就好像是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向着马赫转变。
如果想让喷气式飞机速度超过音速(1马赫为每秒340米)。
那么,设计图、引擎、原材料、零部件等等,统统都需要改变!
这是对产业的立体思维理论。
当然,也可以引申为自主技术的重要性,和产业链的控制力。
他提出这个理论的背景,
是当时三星除了半导体之外,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东西。
其他电子产业,基本上都依靠日本的技术,重要的组成部件装备也是来自日本。
李健熙预见到,
一旦经济战争发生,三星就会受制于人!
所以,一直以来,
三星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