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别的物理化学呀,只是个铺垫。就算学透悟透,也不过是个中学生而已,还能指望他造出蒸汽机?
又和学员们谈了一会儿,朱由校便起身告辞。
不想当老师的穿越者不是好皇帝,科学院是长远的考虑,而眼前还有太多的俗事政务要处理,那才是朱由校的本职工作。
……………………
发展科技,建立体系,这是长远的计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推进改革,兴利除弊,则是眼前的最重要的任务。
没错,最重要!比打建奴、平叛乱还重要。因为这是必须的条件,是胜利的基础。
说得直白一些,党争不断的朝堂、钱粮紧张的财政、贪渎享乐的官员、活得艰辛的百姓,凭这些能战胜利外敌、平定内乱?
后金自叛明到壮大,历史上的大明并非没有机会取胜,但完全被内部的积弊所捆住手脚,最终在内外的双重打击下土崩瓦解。
站稳脚跟才能打人,收回手臂出拳才更猛,身体病怏怏的,还想着跟人干架,脑袋被驴踢了?
现在能压制住建奴和水西叛贼的势头,并不能证明大明已经病愈。
朱由校认为是自己的猛药起了作用,相当于吃了兴奋…剂。一时间生龙活虎,可要是不能找到持续的动力,或是就此满足,结果也不会比历史好上多少。
所以,改革必须继续推进。阻力嘛,不会大,朱由校对此有着绝对的信心。
有人会说,文官团体很强大,勋贵也很有势力,既得利益集团将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
可朱由校已经看清了这些阻碍改革势力的虚弱。
你想,一个得到皇帝宠信的公公,都能将文官团体打得分崩离析,并形成了权倾朝野的“阉党”,皇帝还能不如老魏?
想做官儿的人多了,就是什么东林党、楚党、浙党的官员全滚蛋,大明也照样运转,更会有无数人削尖脑袋往前钻,极力争取被团结在皇帝周围的资格呢!
左手印把子,右手枪杆子,乃是千古不变的封建社会用人的硬道理。
想要官位和权力,没问题,只要你听皇帝的话;怎么,想跟皇帝掰手腕,想串联起来阻挠?那也好办得很,罢官除籍还是轻的,抄家流放已是标准处罚。
明有军队,暗有厂卫,又有不断壮大的“帝党”,朱由校觉得再干不过什么利益集团,岂不是连没下面的魏公公都不如?
造反,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串联反对,刚有迹象就收拾,根本不给他们做大的机会。
坐在御椅中,朱由校正翻阅着东厂呈上的汇报。没有大事儿的话,五天一报;可能要出事儿的话,天天上报。
监视的重点便是东林、楚、浙等党的文官,以及各地宗藩和勋贵。特别是在改革中失意的家伙们,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