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认,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是谎话,那么,任由萧范怎么辩解都没有用。
要知道,去年,获救的湘东王妃指认湘东王的妾弟是谋逆主谋,理由是被囚期间,听贼人口误,提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是湘东王妾弟王珣,当时王家兄妹无力辩解,纷纷去有司投案,等候发落。
若不是事后捉到了真正的真凶,确定了湘东王妃所听到的“口误”,是逆贼故意为之,那么,王家兄妹早就完蛋了。
他正在琢磨,却听萧范说:“甜羹要甜,得用糖。”
萧大连觉得这是废话,萧范接着说:“糖分几种,有蜂蜜,有饴糖、饧糖,有蔗糖等。”
旁边,王褒看着萧范,心情复杂,他真希望萧范不是投毒主谋,但如果萧范不是真凶,那么真凶又会是谁?
如果能尽快揪出真凶,那还好,若揪不出来,事情就麻烦了。
试想一下,若有人随时可以在宫中饮食下毒,但又无法将其揪出来,那么,太后和皇帝,还敢在宫里住下去么?
如果搬出皇宫,回东宫住下,这像什么话?如果不搬出去,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该怎么办?
王褒心乱如麻,却听萧范继续说:“这些糖用在膳食中,若要分辨,不是不行,却殊为不易。”
“譬如饴糖、蔗糖,甜味相近,想要通过品尝饮食加以区分,困难至极。”
“但是,微臣却有办法,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将其分辨出来,至少,能把蔗糖和其他糖分辨出来。”
太后听到这里,看看那几碗摆好的糖水,觉得莫名其妙。
萧大连同样觉得莫名其妙,不过他认定萧范无法自证清白,所以想看对方要如何狡辩。
过了一会,萧范要拿的物品,随从已经拿回来,不过,是由别人转交到萧范手中,防的是那随从给萧范暗传消息。
该物品经过侍卫们检查,发现是个装着蓝色液体的小罐子。
萧范向太后请示:“罐中之物,为显色药水,微臣偶然所得,各舀一勺,放入每一碗糖水之中,会将糖水染成蓝色。”
“过一会,有颜色变成深红的,该糖水为饴糖或蜂蜜所制。”
“若依旧是蓝色,此糖水,为蔗糖水。”
“也就是说,用罐中之物,可分辨糖水是否为蔗糖水,此为显色法。”
太后看向众臣,见无人有异议,便让一名内侍来按照萧范的请求,进行“试验”。
九个碗各自倒入些许蓝色液体后,本来基本无色的糖水,就变成了浅蓝色。
不一会,其中六碗糖水,颜色由浅蓝,变成了浅浅的红色,虽然颜色淡,但还是能看出为红色。
另外三碗糖水,依旧是浅蓝色。
事前,萧范请太后命人准备三碗饴糖水,三碗为蜂蜜所制糖水,三碗蔗糖水,用的是同样图案的碗,也不做任何标记,且打乱顺序后摆好。
现在,太后命人拿起糖水变成浅红的碗,看其碗底标记,果然,这六碗装的是饴糖水和蜂蜜所制糖水。
三碗未变成红色的糖水,都是蔗糖水。
萧范又请求,对那碗有毒的甜羹进行“显色”,看看颜色会否由蓝色(被显色药水染蓝)变成砖红。
这甜羹作为物证,已经证实有毒,太后同意萧范的请求,让内侍舀了一勺“显色药水”放进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