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乱世栋梁 > 第二百零八章 势(续)

第二百零八章 势(续)(3 / 4)

这一矛盾,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任命一位既和太子友善,又对皇位无野心(譬如身份为庶出,无缘皇位)的皇子来挂帅。

将来,新君即位,这位皇子就是新君忠诚的左臂右膀,随时可以拿来敲打外臣或者宗室。

赵孟娘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李旿却话锋一转:“刘宋时,文帝刘义隆,任用其弟彭城王刘义康。”

“因为刘义隆的兄长、少帝刘义符被废一事,刘义隆对外臣极其提防,加上自己身体不好,所以对刘义康十分重用。”

“先是出镇荆州要地,后来入朝,录尚书事,独掌朝事,所受信任,无人可及。”

“然而时间一久,刘义隆坐不住了,因为弟弟势大,对皇权构成威胁,而刘义康身边的人,也对皇位有了想法。”

“刘义隆本就心中猜忌,听到风声之后,便杀刘义康亲信,贬刘义康出建康,软禁在江州安成郡。”

“朝臣眼见刘义康为落水狗,体察上意,便纷纷喊打喊杀,指认刘义康谋逆,刘义隆派人一查,不出意外,证据确凿,于是打算其流放岭表广州。”

“此时宋军北伐失利,魏军大举南下,直达长江北岸,刘义隆担心有人拥立刘义康,便派人至安成郡赐死。”

“刘义康不愿服毒自尽,被人用被子捂死。”

李旿说完刘义康的故事,分析:“权力面前,父子尚且相残,遑论兄弟,再得皇帝兄长信任的宗王,只要掌权时间一长,迟早会引起皇兄的猜忌。”

“用宗王,宗王造反;不用宗王,皇权为外臣所夺,自魏晋以来,这样的事情一次次上演,无解。”

赵孟娘见儿子说得这么细,忧虑起来:“那如何是好?这接下来发兵攻周国,要以皇子为帅,但无论是谁为帅,其实都会出问题?”

李旿点点头:“是呀,所以很棘手。”

他有空时经常看史书,看各类私史(私人编撰的史书),所以“见识了”这数百年来围绕皇权而发生的种种事情。

自己又经常动脑筋琢磨,所以想通了一件事:皇权的势弱,才是关键。

天下纷争数百年,无论南北,朝代更替司空见惯,开国皇帝尚且能镇住局面,而二代皇帝则很容易翻船。

去掉各类表象,李旿认为是皇权的弱化,导致一系列难题的出现。

皇权的本质,解释起来有很多内容可讲,李旿觉得用一段话来解释,最直截了当:

皇权的基础是军权,皇权不稳的实质,就是军权不稳。

要想实现皇权(军权)的顺利交接,不能指望新君个个都是天才,只能靠制度来保障。

然而构成制度的是人,人若出了问题,什么制度都是白搭。

所以,利益关联才是最重要的:想让文武官员拥护李家人做皇帝,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或者说,换一个家族来当皇族,他们的利益会严重受损么?

如果,换皇族对主要利益群体的利益并无太大损害,哪怕一个白痴当皇帝,对于这些群体而言其实都无所谓的。

赵孟娘越听越觉得迷糊:儿子到底想说什么?

“父亲有许多儿子,我有许多弟弟。”李旿轻声说着,“但是,我的弟弟们,许多并不是人。”

“啊?你可不能乱说话!!”赵孟娘急起来,“这话要是传到你父亲耳中...”

“娘,我的一些弟弟,是各项制度啊。”李旿笑起来,“制度不会威胁皇太子的地位,却能保障皇太子继位后坐稳位置。”

赵孟娘还是听不懂,李旿继续说:

“皇权的根本在于军权,所以,皇太子一般不挂帅出征,是因为军权容不得皇太子提前去拿。”

“新君即位,坐不稳江山,无非是军权旁落,新君要么指挥不动带兵勋贵,要么军权被权臣夺了。”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