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很多,似乎是以十万计。
所以,许多家有名的纸品作场,因为接了军中的订单,已经将别的订单延期。
谢绪越想越觉得奇怪,官军要这么多纸筒/纸管做什么?
特别是手指粗细的纸筒,能有什么用?
他想到了去年过年时燃放的“爆竹”,那一个个爆竹,也是手指大小。
但“爆竹”不是用纸筒做的,更像是用纸张卷制,谢绪不认为官军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在战场上以“爆竹”退敌。
又过一会,谢绪和母亲告辞,谢氏休息了一下,转去别处。
先经过琴室,那里琴声不断,是她的孙女在练习弹钢琴。
谢氏停下脚步,听了一会,继续前进。
转了几转,转到一处院子附近。
院子里,时不时有爆竹声响起,谢氏知道这是孙子在点新式爆竹。
新年将至,爆竹声虽然吵,却营造出喜庆气氛,她走进院子,果然看见孙子在忙碌着。
孙子的外祖父也在。
祖孙二人在鱼池边上的凉亭内,分工协作:
李笠坐在胡床上,手中拿着个一指粗的爆竹,少年用香去点火捻。
少年很紧张,因为这爆竹太大了,万一在面前爆炸,可不得了,既会伤到自己,也会伤了外祖父。
所以手在颤抖,总是点不着火捻。
谢氏在一旁看着,有些担心,担心出意外。
少年好不容易把火捻点燃,闪烁的火光映亮他那有些惊慌的脸,李笠却很淡定,从容起身,将爆竹往前方水里扔。
“嘭”的一声闷响,爆竹在水中爆炸,水花四溅。
“好玩,好玩!!”少年欢呼起来,喜形于色,李笠看着小家伙,问:“这次,到你来扔了。”
“啊?”少年有些紧张,支支吾吾:“还是阿翁来扔...”
李笠没有强求,换“项目”。
从带来的长箱子里,拿出一杆火铳。
发火方式为燧发,铳连木托,长五尺,并不算长。
李笠检查了一下,确定没少什么零件,便给外孙展示怎么用火铳射击:
站直身体,双手端着火铳,斜向上。
右手扳开燧发击锤,并把药池的盖子(含击砧)掀起。
然后,拿起一根手指粗细的纸管,用牙将其一端封口纸咬开。
然后把开口的纸管对准开盖的药池,将其中火药倒进去。
纸管分两节,前端一截较短,里面的火药刚好将药池填至三分之二。
李笠合上药池盖子,将火铳竖起,木托着地,铳口向上。
再把空了前一截的纸管咬开,露出第二部分的开口,对准铳管,将纸管塞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