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飘起来。
宇文会揉了揉眼睛,再用千里镜看,确实看见那几个布袋陆续飘起来,离开木筏,离开水面,飘向空中。
如今刮的是南风(偏东南风),这些大布袋缓缓向着下方向的堰坝飘去。
宇文会放下千里镜,用肉眼看着眼前那“小小”的布袋,就这么越飘越高,慢慢往西北方向堰坝飘去,不由瞠目结舌。
这、这是怎么回事?
。。。。。。
风在吹,推动一个个热气球,越过灞水上堰坝,向着下游、西北方向而去。
其中一个热气球吊篮里,马奇回头看着“远去”的灞水堰坝,觉得有些遗憾:可惜,上级否决了“空袭”堰坝的计划。
计划是他提出来的,方式是在“灞湖”水面木筏升起热气球,借着风力飘到堰坝上空。
然后将吊篮下挂着的大型火油弹扔下去,焚烧堰坝旁的水寨、船只。
与此同时,“木筏水师”快速冲向堰坝,将装载大量火药的木筏带到堰坝旁,引爆,直接把堰坝炸崩溃。
如此一来,堰坝就完了,积蓄多日的湖水一泄而空,己方主力就能放心渡过灞水,和周军决战。
但是,这么做的成功率不算高,上级出于稳妥考虑,否决了他的计划。
由“空中纵火”,改为“空中侦察”。
不知不觉,热气球已经接近灞水下游周军大营,马奇听着下面传来的急促号角声,觉得好笑。
虽然他们的热气球飞得不高,但地面弓箭手是根本够不着的,哪怕是站在望楼上射箭也不行。
看看左右,见其他热气球都稳稳的保持着距离和高度,马奇放了心。
他再次检查自己的安全带是否固定稳当,然后拿出画板,探出头,看着地面。
将自己所见周军营地全貌,画在画板上夹着的网格纸上,以此向上级提供较为详尽的“敌营鸟瞰图”。
这种侦查方式有些特别,难度也不小,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将一个庞大营地的概况准确画出来,即“鸟瞰图”。
因为“鸟瞰图”要用于决策,所以必须把要紧的建筑画下来,敌营轮廓和营内布局也不能“变形太多”。
一份素描出来的“鸟瞰图”要具备真实的军事价值,可不容易。
而他们,就是专门画“鸟瞰图”的专业人士。
在空中绘制“鸟瞰图”,是空中侦察的必备技能,热气球侦察队的侦察兵,个个都是素描高手。
马奇和同袍们经常进行相关训练,每个人的“年飞行时间”,都在二百小时以上。
还专门训练俯视时对大型建筑群的快速、准确素描,练出一身过硬的绘画技术。
此刻,他们在空中“飞”,地面则喧嚣起来,无数人如同蚂蚁一般,在大小形如晒谷场的营地里转来转去,一个个抬头看天。
马奇无心去猜此时下面周兵们的想法,他不时看看地面,不时看看画板。
手拿着笔不停在画板上网格纸内移动,勾勒出周军营地的概况。
各类防御工事的布局,营帐大致分布,马圈、草料场、粮仓的位置,等等。
旁边,另外两名侦察兵,认真操作着喷火炉,确保气球有足够的热气以保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