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题,一道题坐下来,怕不是得做半个小时吧?至少也要半个小时才能把这种题目的答案解出来。
而这才是这张知识科考试卷子的第一题,而这份卷子总共有着三百道题目。
知识科的考试时间更是严格限定在四个小时以内。
四个小时,如果按照刚刚杨广华对第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那样去推测的话……只够做出来八道题目而已。
到时候就算这八道题目全部正确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广华彻底呆住了。
而与之同时,陈锦华也是满脸焦虑的盯着题目一遍又一一遍的解读着。
他也想出了第一道题的结题方法,也在刹那间确定了想要把第一题的答案解答出来的话,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此,陈锦华选择了直接放弃第一题。
陈锦华虽然也和杨广华一样,都是老一辈的科学家了,也是那种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人。
可不同于杨广华的是,杨广华的子孙都在米特亚长大,而陈锦华的子孙都在华夏长大,未来自己子孙的应试考试,陈锦华可没少下功夫去研究过好多次的高考等各种迎接考试。
因此,陈锦华懂得,如果要获取高分,就一定要在考试的时候懂得取舍,要懂得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之中,拿下最高的分数的策略。
但是……这在当初的高考等考试中百试不爽的方法,在这黑白学宫招生考试的内部测试考试中……却似乎毫无意义了。
因为,第二题比第一题更复杂。
第三题比第二题还要复杂。
解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全都是逐题递升的。
仅仅跳到第七十八题,题目考察的内容,甚至完全超越了陈锦华的知识范畴,他听都没听说过这个——阿图客原理是什么东西,就更别说题目要求的让他用阿图客原理去解释那一长串题目才能计算出来的所谓事件了……
当即,陈锦华放弃了。
他直接粗略的扫了一遍整张卷子之后,又老老实实的回到了第一道雪花降落题目的藩篱之间。
算吧!
做吧!
好歹他还会做,知道该怎么解题,而不是某些人那样抬头看着天,任由负能量将之吞噬。
于是乎,差不多都是在经历了杨广华或者陈锦华的心理路程之后,三千科研部的成员,都选择了老老实实的解答第一道题目。
而与之同时,张逸南翻页了。
哗啦的一声响。
这代表……张逸南已经做完了第一页的七道题目!
这真的是人吗?
这不是每道题必须要半个小时来进行解题的吗?
出题人都还全都在原地奋战,首辅阁下怎么就直接做完七道题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