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神祗大军故意让大量神祗不抵抗血色蔷薇的侵袭,从而上演了这么一出。
是神祗大军的统帅,故意这么做的,就是想要尹少贞误判血色蔷薇带来的结果,从而慌不择的派遣大军进行血色蔷薇爆炸后的收尾战斗。
而一旦尹少贞真的在血色蔷薇爆炸之后,就直接压上大军开始收尾战斗的话,到时候,玄衣军大军面临的必然不是什么收尾战斗,而是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反围剿!
神祗大军的统帅……在渴望决战!
一定是这样的!
毕竟,神祗大军不管是从单体力量来说,还是从数量来说,都远远的超过了投放在第二战场的人类军队。
以强战弱,最好的手段,自然是逼迫对方与自己刚正面,然后大势压过去,轻而易举又堂堂正正的取得胜利。
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次战争总结出来的规律,不管是官渡之战还是赤壁之战,还是淝水之战,这一系列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实际上都有有一个极端相似的共同点。
那就是……强大的一方没法逼着弱小的一方跟自己刚正面,然后在天时地利的变化之中,引发人和的变动,致使双方军势战机的转化……从而一败涂地!
就好像官渡之战,袁绍以四十万大军对垒曹操五万军队,袁绍从一开始就在谋求决战,谋求正面战争。
可曹操却即便是弹尽粮绝之时,也不敢去正面对战,唯一的一次正面对战,也是等到太阳西斜,天时变化之后,才勉强一战,继而则更是先断袁绍粮草后勤,再分杀之。
赤壁之战也是如此,曹操八十万对垒孙刘五万,若非长江阻隔,刚正面的话,一波下来孙刘就得打出GG,但应长江阻隔,而后孙刘周瑜诸葛致力于天时地利的争取,最终取得胜利……
淝水之战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在战争开始之后,军力强盛的一方,为了保险,都是急于去寻求决战的……
但决战,也没那么容易。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寻求决战……可决战也不是他想战就能战的。
最终,喊出首战即决战的陈友谅,最终因为首战的失败,而一败涂地,从三强之中的最强,瞬间破灭……
人类光是这完全清晰的,完全有着文字记录和第一手历史资料的五千年历史,便已经有了如此多的战例存在,如此多的经验供后人学习。
那么神祗呢?
神祗可是据说从不知道多少万个无量劫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
如此漫长的历史,他们又该积累了多少战争相关的经验呢?
因此……只是推测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
必须将神祗大军的统帅想得更复杂更狡诈一些,神祗大军的统帅必定是已经抵达了五十层的存在,绝不可能就是才在第三层的样子……
可是……
第四层是什么?
第一层就是表面展现出来的样子,神祗大军被血色蔷薇彻底覆灭,第二层是神祗大军其实只是为了求决战,才故意表现出被血色蔷薇覆灭的迹象,第三层是并非仅仅只是主动求决战……
那第四层呢?
尹少贞微微皱着眉头,怎么也想不出来了。
第四层以及往后的无数层,都涉及到了他的知识盲点。
但就当下来说……是绝对不应该直接开启决战的,但也要预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