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除了我大清之外,白银其实一直都不是中原王朝的官方认定货币。中国自古少银,黄金和铜相对较多,只有后者才有足够的流通量来承担法定货币职能。
但自汉朝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黄金在世间的流通量急剧减少,导致黄金与铜钱的兑换比例不断攀升,最大的差距值甚至到达过1:2000,这么巨大的兑换落差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商业流通和市场运行,所以市场自动选择了另一个东西来平衡这其中的差距。
这个东西,就是白银!
从前唐末年开始,因为海贸兴起,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到了武陈太祖立国之初,白银流通量还只在沿海地区,但随着武陈朝日渐承平,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白银的流通量越来越多,高宗时,户部统计的税收白银已经达到六百万两之巨。
在燕西村时,交易额都不大,服劳役或者揽工时,甚至还有用米面布帛当做工钱发放的时候,所以李化羽他们都没接触过白银。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燕州府,这白银流通量就极为可观了,已经成为了铜钱之外仅次于黄金的存在。
赵暄赢的就是白银,整整百两白银!
现在的金银铜的大概兑换比是一两黄金可兑十二两白银,一两白银又可兑三十贯铜钱,一百两就是三千贯!整整三缗!!
“小赌怡情、大赌败家、豪赌发家!”赵暄满面红光地对在座的人热情宣扬赌博理论。
对比胡安在燕西村的小打小闹,赵暄的赌局的确可以称之为豪赌。如果说非要在今天评一个传奇的话,赵暄无疑是今天的全场最佳。
这个传奇故事要从那个钱袋开始说起。
……
府城的早市非常热闹,以城南的水关码头为核心,向四周方圆四五条街道辐射,都算是早市范围。
人流量极为惊人,各类水产蔬菜肉类都可以在这里买到。泉州的玳瑁珊瑚、苏州的丝绸刺绣、蜀州的金银器皿,还有山东的枣、关西的梨……都从水关码头汇聚到这里,甚至还有店铺门口摆放着琼州的大米,那白花花的大米简直快把赵暄馋出口水。
他早已告别昔日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富二代养猪生活,来府城之前就考量着必须在这里揽工做些零活,好给李化羽他们减轻压力---三十贯的购房费用压在他心头有些喘不过气。
尽管没人要求他必须赚钱,王易甚至都没开过口,但他能不放在心里吗?这可都是亲人啊!
四处闲逛中,他也打听了一番这里揽工汉的行价,的确比燕西村要高很多,在码头上给人搬运货物,一天下来也能落个三五十文,只是每个行当都有行首,做这个活路必须给行首缴纳例份,不然就没得做。
赵暄仔细打听下,还真了解到不少行首,比如水关西码头的帮工行首褚氏兄弟,码头街肉铺的王屠户,清水寺蔬菜行的明通大师,甚至王家井巷城南粪行的李婆婆,都是各行各业的行首。
他仔细盘算着,褚氏兄弟听说最为豪爽,例份才抽三文,但那活路太多人做,怕是做不长久;王屠户的活路最累人,扛着那么多生肉走街过巷给高门大户和酒楼食肆送,怕是不轻松;清水寺的明通大师倒是好相与,出家人慈悲为怀,选人也不挑拣,就是抽成高了些,每趟活计都要抽例份,有点黑;粪行的李婆婆据说慈眉善目,给的工钱也高,但给人倒屎倒尿,赵暄想想就不寒而栗---当然现在也过了时辰,想倒屎倒尿也没得干。
虽然已经脱离富二代阶层很长时间了,但在可挑选的范围内,赵暄还是先以轻松活路为第一选择,毕竟人都是懒惰的,不是被逼的没办法,谁会往死里干?
正在他沿街瞎琢磨的时候,就见前面槐树下围聚着十几个人,其中还有几个衣着光鲜,穿着丝绸套衫的人,正在吆五喝六地大叫。
只听吆喝声,赵暄就知道又是一个关扑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