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初为太守的时候,曾经去山上打猎,遇到了一伙张氏山民,那一次的相遇,乃是关平对于黑户山民招揽行动的开端。
这伙山民经过关平的劝说,终于带着山中的族群下来了。为首之人,便是张邦。后来组成了张家里,张邦是里长。
张邦家是个大家族,三个儿子,许多孙辈,曾孙辈,成年人口足有二三十位。
张邦也是德高望重,关平下令征召徭役,修葺道路的时候,张家里也分到了名额,张邦把自己两个孙子给派了出去,后来还得到了工钱,张邦不由感慨太守仁德。
后来关平派人寻访郡中的孤寡老人,带子寡妇,以及七十岁以上老人,供给米肉。张邦年七十有余,自然榜上有名。
张邦德高望重,家里边又有三子,多名成年孙子,儿孙也是孝顺,不需要,也不愿意官府供养,但张邦还是接受了这每月的米肉。
为何?
这便是子贡赎人。
所谓子贡赎人。
起因是鲁国的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遇到了给外国人做奴婢的鲁国人,可以赎回,所花销的钱,官府会负责。
这是一条善政。
子贡有一次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便赎回了一个奴隶,但他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子贡的师父孔子就责怪子贡。
鲁国的这条法律,是善政。因为这条法律,所以人们可以不顾忌的赎回鲁国在外做了奴婢的国人。
但子贡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人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迟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
如果这个鲁国人赎回了在外国做奴婢的本国人,去官府领赎金,别人会不会嘲笑这个鲁国人?
如果不去领赎金,那又舍不得钱。
久而久之,鲁国的这条善政恐怕就要荒废了。
这便是子贡赎人。
官府的善政,必须全力支持。张邦德高望重,又孝子贤孙众多,不需要官府供养,不愿意官府供养。
但是张邦却还是接受了每月米肉。
正因为这是善政,张邦不会因为自己的道德水平高,就拒绝米肉,而毁坏善政。
张邦是真正德高望重的老人。
张邦为里长,但张家里这么小,又没有多大的事情,有事情也会由民众自己商量解决。所以张邦日常很闲,以教育孙子,曾孙,张家里内小孩读书识字打发时间。
这几天秋雨绵绵雨势不小,孩子们都在家中,张邦也难得清闲,便坐在床边看雨。
张邦也不担心这秋雨,因为雨很快就会停了,耽搁不了今年的秋收。
而想起今年在山下的生活,张邦感慨万分啊。山上太苦,太苦了。所以他才决定下山为民,重新入了户籍。
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真的是英明神武啊。
太守明府,境界安宁没有兵革,今年又是风调雨顺,秋收之后,必然粮仓充盈。
这日子,可要比山上好多了。
反正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
而所谓的丰收,就是每亩至少产二百斤粮食,这个标准,便是丰收了。
而现在肯定是大丰收了,就是产粮是多是少的区别了。
张邦虽然年轻的时候读书识字,但自从做了隐士之后,每年便与土地打交道,种了几十年的地,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