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部将蒋義渠来了,“高将军,三公子来了。”
袁家的三位公子,哪一个也不敢怠慢。
高干亲自出迎。
少顷。
袁尚堂上高坐,见到高干没有座,道:“兄长,请坐。”
高干这才入座。
袁尚说道:“兄长,我奉父命而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蓟窑的事情。对于蓟窑,兄长这一段时间可有涉足?”
高干马上就明白了袁绍的意图。
自古以来,大的窑口,都是盛世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而蓟窑能够成为天下最大的窑口。
是因为黄巾之乱以来的乱世,许多州的匠人集中到了这里。
也因为有能力的匠人大多都在蓟窑,其他州郡的窑口,就不值一提了。
其他地方需要投入极大的物力人力,还需要招募到大批的名匠,才能够发展成蓟窑的规模。
在如今乱世,根本无法具备这些条件。
所以诸侯也都看不上本土窑口,没有这个心思去发展成为官窑。
但蓟窑不同,由于历史因素极多,让刘虞给发展了起来。
如今到了袁家手中,肯定很重视。
高干道:“三公子,下官正说给丞相汇报这个事情,蓟窑没人了,匠人几乎全走光了。”
“什么!”袁尚猛的站了起来。
要知道他一路奔驰而来,天天就是想着怎么运用蓟窑挣钱。
挣了钱以后怎么发展自己的部众,怎么打压他大哥。
对于未来,满是憧憬。
而高干的这番话,无异于一记重拳,把他给打蒙了。
这太意外了。
没钱怎么收买人心,没钱怎么强化力量?
随着袁家的地盘越来越大,袁尚虽然得到的更多,但却更加感到到处缺钱。
本以为,手里会多一个挣钱的产业。
没想到,鸡飞了,蛋肯定也没了。
这一路走来纵绘的宏伟蓝图。
原来都是空想。
对袁尚来说,这个打击就太大了。
“为何?难道是刘虞为了报复,故意毁灭的!”
高干急忙道:“没有证据说是刘虞,倒是传闻出现了一种瓷器……,之后,这些匠人就消失了。现在正在追查,不过还没有线索。”
袁尚很郁闷。
但面对如今这个情况。
他还能怎么样?
难道留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北方边境喝西北风?
还是赶紧回去为上。
五日后。
袁绍在厅外,将鸟笼子放在歪脖子树上,正在逗弄。
侍从恭敬而来,“主上,三公子求见。”
“哦?这么快就回来了。”袁绍并没有放下鸟食,“让他来吧。”
少顷。
脚步声响起。
正在喂鸟的袁绍转过身来,呵呵一笑,“显甫,这么快就回来了,事情进行的一定很顺利吧。”
蓟窑就在那里摆着,肯定过去就顺理成章的接手了。
袁尚显然并没有多做停留享受地方上的招待,这么勤快,十分欣慰。
并且,还有一种培养儿子的快意,现在袁尚一定很感激他这个父亲的照顾吧。
这些当爹的感觉,是他在长子那里找不到的。
“爹,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