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朱由校让陈洪把这份题本拿出来,直接给批红,意思就是很明显了,徐光启说的这件事情,朕准了。
那么就会进入接下来的一步,题本会被送回内阁,交由内阁按照皇帝批准的去执行。这份题本就会成为朝廷的政令,按照政令的执行标准去执行。
看起来只是朱由校的一句话,但事实上却是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于是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徐光启的题本被准了,内务府那边的事情可以继续了;户部那边也会先成立一个衙门,具体的会怎么弄,需要徐光启再上题本。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但是臣子不干了。
之前还说让我们商量,我们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的反对一下了,怎么就突然就准了呢?
事出如此突然,那么肯定是有原因。
于是大家就开始查这件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
这种事情本来就瞒不住人,被查出来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原来是内务府的领班大臣张国纪进宫去求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又求了陛下,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过了。
一时之间臣子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有人觉得皇帝这么做太过了,需要上书好好的弹劾一下。
这是外戚干政,这是绝对不能够被允许的!
不过更多的朝臣却不钻这个牛角尖,他们知道这个事没办法计较。至于说外戚干政,大明朝就不存在这样的土壤,顶多就是瞎闹腾,根本就是毫无作用。
这让人们想到了另外一位皇亲国戚,那就是隆庆帝的娘家,那国丈就挺过分的。
这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这隆庆帝的国丈不但经常跑到皇宫里面求赏赐,还和自己的女儿撒泼打滚,还干过更多更可恶的事情!
可是你能把他怎么样?
你是能把他抓起来治罪,还是能够杀了他?
根本都不现实。
不过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反正不外乎一个国丈,他能做的事情少,危害也大不到哪里去。
可是国丈在内务府就不一样了,他掌控着内务府,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于是官员们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应该尽快把这个国丈给弄出内务府。
只要他不在内务府捣乱,乖乖的回去做他的国丈。这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吗?
于是一时之间弹劾张国纪的题本不少,而且声势浩大,显然就是有人要把他给搞下去。
只不过这些题本都没有什么回应,全部都被朱由校给留中了。说白了那就一句话,皇帝就是不想处置这位国丈。
于是无数人更兴奋了,拿出了一定要把国丈给拿下的态度。
其实这也很简单,当一个人被拿不下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山头、一个标榜。如果谁能够把他给拿下,那么谁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