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陛下要是坚持的话,那么他必然是要打开箱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出问题,陛下自然是不会泄露考题的,可是这个过程之中,可能就会有人趁机拿到考题,然后泄露出去。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允许的,所以现在沈庭筠见陛下没有坚持,便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朱由校也并没有等太久,外面安排好了考生和监考人员之后就开始考试了,考试的试卷也被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面。
翻看了一下试卷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份试卷的难度并不大,前面一张全都是填空题,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之中抽出来的。
后面一张则是默写题,这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已经是基础之中的基础了,如果这个你都不会的话,那你也就不用考试来了。
至于第二张卷子,则是数学题。在朱由校看来,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甚至有的直接就是照搬的一些题目,甚至连数字都没有改。
显然这只是想要筛选一些有基础的人,拿掉那些不合格的人,也就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
“试卷不错。”朱由校笑着说道:“那下午考什么?”
“启禀陛下,下午考的是策论。”沈庭筠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个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朱由校抬起头看着沈庭筠,笑着问道:“什么题目啊?”
这个是朱由校关心的问题,他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题目。
“启禀陛下,题目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沈庭筠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定定地看着沈庭筠。
玩这么大吗?
朱由校又问道:“这题目是谁出的?”
“启禀陛下,是冯从吾冯大人。”沈庭筠说道。
事实上,沈庭筠对这个题目是很不满意的,但这个题目是冯从吾提出来的,同时在内阁之中得到了韩爌和内阁大学士黄克缵的支持,所以就这么通过了。
这句话,朱由校自然是不陌生的。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这也是荀子思想之中的非常重要的观点,甚至很多的思想都是从这一思想之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基础。
在荀子一书之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它的地位就像是大学之中的那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总纲,朱由校没想到冯从吾居然会把这句话拿来做考题。
看来冯从吾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推荀子的思想了,同时也是把皇家书院当成了他们推荀子思想的根据地。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和沈庭筠,笑着问道:“爱卿怎么没把这件事情和朕说?”
这句话其实是在问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