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奔,杨安之流,不至于有十万之众,应当是虚张声势。”
接连不断的造反消息传来,震慑了整个朝廷,数十万的反贼同时作乱,那怕都是乌合之众,对于大宋来说也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此二人立山为王有许些年了,多不过几千人之数,依靠地利优势,缕挫官兵围剿,才得以苟存,倘若他们敢于下山攻城略地,只需少许精兵,足以将其平定,无需陛下担心。”
李纲及时解释道,他似乎怕赵榛被吓道,下面的人造反,这种事情对于李纲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有记载的造反,每年都要两三次,这两三次,只包规模较大的造反,还不包括更小的暴动,骚乱。
显然,在大宋时期造反的成功率几乎为零,除了夏朝始祖之外,都被很轻易的镇压。
哪怕是向来骨头软的主和派,也没有太多的惶恐,愚蠢的叛民还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害怕。
王奔和杨安是李纲记得住的几个较大的贼寇,对于他们的实际情况也有了解,叛党虽多,但还不致命。
“陛下,贼势浩大,应当立刻选派军兵,予以镇压。”一个臣子出言道。
“若内部不平,此时北伐,恐被反贼趁虚而入。”
但赵榛的关注点,并非叛军的兵力,也并非叛军能不能对大宋构成威胁。
而是另一方面。“为何平日里他们缩着脑袋,现在就突然冒出来了,还是接肘而至?”
偶尔冒出一个叛乱的贼寇,赵榛并不奇怪,奇怪就奇怪在时间节点太过于接近,让赵榛不得不起疑心。
可能性……似乎只有一个。
“想必其背后必然有统筹之人。”李纲直言说道。“有人在利用那些贼寇。”
“毫无疑问,这必然是伪齐在从中作梗。”张浚说道。“伪齐听闻我大宋即将北伐,必然不会无动于衷,所以勾结了王奔,杨安之流,许以好处,令其作乱,扰乱我大宋安排。”
“是,的确可能是伪齐干出来的事情。”赵榛点头称是,但表情并非相信这就是答案。
如果只是伪齐的阴谋,那倒还好说,但如果是另一种可能,赵榛就不得不在意了。“朝廷之中,想必有人涉及其中了吧。”
此话一出,一众的文臣都是一惊,相互之间,茫然的对视,赵榛的话太过于突兀。
他竟然怀疑有人勾结反贼?不太可能吧,勾结金人还说的过去,毕竟金人器大活好,但勾结反贼那能有什么意思?
难道还能指望愚蠢的反贼可以改朝换代么?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朱元璋可还没生呢。
赵榛问完这句后,便没有继续再追问下去,更没有立刻着手选调军兵前往平定叛乱。
而是在散会后,将李纲单独的留了下来。
“兵部郎中,那人叫什么?”赵榛问道,这问法有点奇怪,不是问兵部郎中是谁,而是问的名字,一度让李纲以为赵榛是不是脑子dwon掉了。
李纲虽然疑惑,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回答。“郎中三人,陛下指的是?”
“就是进门右手边,第三个人。”早朝的官僚,赵榛也认不全,一些人纯粹过来上班摸鱼,几个月一言不发也正常。
李纲想了想,上朝时的站位,脑海中立体化了当时的状况。
“那是张焘。”实际上,李纲也忘了当时大家怎么站的,如果赵榛问的是别人,或许李纲也答不上的,但李纲问的人,却是和李纲比较密切的一个。
有多密切?
“张焘是臣的学生。政和八年进士。”李纲继续补充道。
“嗯。”赵榛点头,示意知道了。“张焘其人,或许是朕所说私通反贼之人,从四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能接触到了朝廷中的军事了,将朝廷的情报变卖给反贼,同时利用他们的作乱达成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