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盟约能够生效的基础,正是西凉系的马腾、韩遂,还有黄巾系的杨奉、张燕,已经分别平定凉州后方以及关中!
马腾韩遂正准备合兵一处,进攻汉中,这时汉室诸侯自然不希望北方的魏国、或是南方的楚国,出来给自己找事情。
届时杨奉、张燕负责南下逼近宛城,刘备负责提防魏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拖住两者,直到汉中被拿下,令辅汉势力连成一片,就是最大的功劳!
从这点来说,魏国与燕国开战,符合汉室的利益,甚至有可能将楚国也卷进去,那就再好不过。
当然,这只是魏王和齐侯的“约定”。
实际上……曹操和刘备之间,能有什么诚信可言?就算是去信山里的老狐狸吃素,两人也绝不会相信对方的那张嘴!立字据都没用!
曹操的确正准备进攻燕国,但真的会“尽全力”?
如果汉室诸侯进攻汉中顺利,那曹操的确会考虑,趁着汉中没有被拿下,先将自己的后方扫平,然而一旦汉中战局僵持住,曹操肯定直接放出“群狼”撕咬燕国,同时自己的主力直接南下青徐、甚至南下进击关中!
至于刘备……
说是约定各打各的,就真的各打各的?
只要汉中那边一切顺利,刘备绝对趁机北伐——魏国看似强大,然而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曹魏真正的百战精锐,兵源地都是青州或是中原,而现在其中很大一部分,兵源地已经不在曹操的掌握之中。
只能用其他兵源地的“人力”,来进行每年的充能,无疑将降低这部分百战精锐的精锐程度,并且因为兵源地不在治下,而士气虚高……
也就是经过训练与鼓舞、犒赏之后,这部分魏军的士气,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准,不过……容易崩!
其实当初白图的并州狼骑、西凉铁骑,也有一样的困境,不过……在将军府时代,白图也迅速的发展出了真正的本土主力,继而摆脱了对这些起家骑兵的依赖。
后来填充的骑兵,都是荆扬本土兵源。
至于曹魏现在的“主力”,都是来自于冀州——原本袁氏的地盘!
虽然很多地方,曹操已经经营了五六年,但毕竟没有起家之地用着那么顺手。
这也是之所以曹操盯上了燕国的原因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公孙氏对于北方的超级霸主曹操来说,无疑只是弱小的地方军阀,所以当他表现得顺从、将袁氏兄弟的人头送给曹操之后,曹操选择暂时接纳他作为自己的附庸。
直到后来公孙氏主动作乱,司马懿才出马平定了辽东。
然而现在情况显然不同,魏国之前接纳公孙氏作为附庸,还为其上表为燕侯,更多的是因为面对汉室的压力,曹操着急想要拉几个盟友——不再是因为“弱”而成为附庸,而是因为“比较强”,值得成为“附庸型盟友”!
这样的关系,在汉末军阀混战时代,无疑是无法信任、尤其是曹操无法信任的。
毕竟当初他和袁绍就是这种关系。
而且对于现在的魏国来说,吞并公孙氏,对自己也有不小的补益。
尤其是公孙氏与楚国交易之后,积累日益强大,更重要的是,被人发现了辽东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