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局,只因为楚共王熊审亲自出征,打输了之后,最大的锅肯定是扣在楚共王熊审的脑袋上。
承担起多大的名头,就要接受成功或失败产生的名声,怎么看都没毛病。
就好像数百年之后,始皇帝统一了六国,少了秦国六代之君的努力,还有当代文武百官与士兵的拼搏,始皇帝一个人能干出那样的伟业吗?
单独一个人,明显干不出那种伟业的。
不是说始皇帝不牛逼,他当然无比的牛逼。
而始皇帝的牛逼,是坐在那个位置,无数次选择中,选对了人,做对了事。
别以为,每一次选对了人和做对了事很简单。
真的要是简单,是个人都会光芒万丈。
时间又再继续往后推,能找到更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没有例外的是,谁是首脑,就要享受美誉,或是接下失败后的锅。
现在的一国之君无论再怎么荒唐,该有的节操却还是有的。
他们干不出好事自己占,祸事让人背锅的事情。
当然了,这跟现在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有关。
一国之君的权力没后世那么大。
再来是,其余人也不会允许一国之君那么没节操。
撤退中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楚共王熊审,没有半点犹豫地接下了战败该承担的责任,少不了痛骂醉酒误事的子反。
然后,参与“鄢陵之战”的其余楚国众臣,一个个开始了自我检讨,该背的锅老实背起来。
他们一致发誓,一定要雪耻!
楚共王熊审看到众臣这般,一颗因为战败变得有些冰冷的心开始有些热乎了。
就是,特么伤口好疼啊!
栾书派出的心腹追了上来,求见之下成功得到谒见。
为了某些目标,楚共王熊审很怕疼,还是收拾出有王者气象的打扮,正坐听取了来人的道歉。
这人用心观察楚共王熊审的精神状态,一边讲着一些废话,就等着有人能问一些关键词,好透露出晋君姬寿曼对郤氏已经感到无比忌惮。
军事能力平平无奇的子重,正治能力方面则是业务不错。
他稍微试探了一下,发现栾书派来的人比较配合,三言两句就将想知道的情报给套了出来。
当然,他不会是来人说什么都信。
等待栾书派来的人退下。
子重说道:“王上可遣人面见晋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楚共王熊审怎么可能不研究晋国?
他清楚晋国的传统艺能,爽快地应下子重的建议。
一件插曲过去。
事情干了,会是怎么样的后续,楚国会时刻关注。
楚共王熊审问了损失,听后本来就苍白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信心满满地过来。
只是打了两战而已。
出征时二十多万人,还没撤回到国境内,丢了十三四万人。
哪怕楚共王熊审知道实际损失不可能那么大,还是觉得这口锅很重,有点要背不起。
“遣使问候晋侯。”楚共王熊审脸上出现不正常的潮红,咳嗽了好几声才止住,复道:“言及郤氏与公子周之事为实。此此寡人北上,为迎公子周,不料辜负信任。”
在场的楚国众臣一听,有一个算一个阴恻恻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