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专访很快就被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上。
文章的题目叫《陈飞电影的3.0时代》。
首都,建设路,一家报刊亭。
这个地方还有报刊亭,真的让人意外,尤其是这里还是CBD。
这里都是寸土寸金的,报刊亭虽然不大,但多少还是占了一块地方的,不过,这里的管理部门却还是顶住了所有压力,保住了这一家报刊亭。
令人很意外的是,这里的这家报刊亭生意反而还很好,每天在这里买杂志买报纸的,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人专门跑三四公里来这里买杂志。
今天,报刊亭就挂出了新出的《新闻周刊》。
杨彬习惯性地对报刊亭的老板喊了一声:“老板,来个新闻周刊。”
“好嘞,十二块。”
行人拿出手机,扫码付钱。
新闻周刊到手后,杨彬愣了一下:“这不是陈飞么?”
陈飞也上新闻周刊了?
回过神后,他急忙翻开了讲述陈飞的那几页,津津有味的阅读了起来,才读了一会儿,他就皱了皱眉,因为陈飞在里面透露出来的一些东西,令他大受启发。
他正看得入神,嗡的一声,裤兜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
“喂,老李,你怎么还不到?”
“马上马上!”他连忙回答。
挂了电话,他抬起头问报刊亭老板:“老板,你这里有多少份新闻周刊,我全都要了!”
“二十本,你全都要?”
“对,我全都要?”
“好嘞!”
报刊亭老板笑呵呵地回答。
杨彬抱着二十本《新闻周刊》快步进了公司。
坐电梯的时候,有一个稍微有点面熟的朋友见到他的样子,愣了一下:“杨彬,怎么买这么多新闻周刊?”
“给公司的同事买的。”
“怎么,今天的新闻周刊有什么好东西么?”
“上面有一个陈飞的专访?”
“陈飞?拍电影的那个?”
“嗯。”
“他跟你八竿子打不着啊,你看他的专访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