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县位于洪泽浦南、樊良湖西,与楚州南部的东阳县隔樊川河而望。
洪泽浦及樊良湖水域宽阔,楚军水师不占优势,杨元演率领楚州军最便捷的出兵通道,就是从东阳县境内跨过樊川河,进入石梁县。
石梁县以西,与滁州府治永阳相交,乃是五尖山脉北段山区。
目前大梁最大规模的煤铁生产基地,就位于五尖山北山之中,差不多占到当前大梁境内近四成的煤铁产量。
杨元演率楚州军越樊川河东进,赵无忌要确保西侧的煤铁生产基地无忧,不要万不得已之时,就不可能将兵马收缩到城池、军寨之中固守,而放纵楚军大肆往西穿插渗透。
梁楚两军第一战,将发生于石梁城与樊川河之间三四十里纵深区域,这是双方在战前就都能预料到的事情。
虽说大梁在淮南东线合计有两万余众兵马,但淮南行省的东部区域,除了滁州府五县外,还有南面隶属东湖府的棠邑、武寿、亭山三县,需要防守的地域广阔。特别是与金陵城隔江对岸的棠邑城,不仅要防御侍卫亲军的水师有可能会突然发动进攻,还要防备扬州楚军将沿长江北岸西进,必然需要部署一定的兵力以备不患。
加上永阳、浦阳、武寿、亭山等地都要留少量的驻兵,最终赵无忌将能用的精兵集中起来,也仅有曹霸、李碛、卢泽三部一万两千余步骑集中在石梁县境内,迎击随时会越过樊川河进犯的楚州军。
虽说曹霸、李碛、卢泽所部乃是大梁最为精锐的战力,但考虑到杨元演在楚州境内可以征调大量的军户余丁守卫城寨,而他亲自率楚州军倾巢出动,意味着将有三万装备精良、操练有素的精锐往石梁县境内杀来,兵力将是守军的两倍半还多。
冯翊、文瑞临还是担心石梁县的胜负难料。
当然,除了就兵马规模处于绝对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势之外,守军也并非没有其他的优势。
冯翊、文瑞临对具体的军事防御指挥也无权干涉太多,也就没有耐心参与具体的作战方案制定中去,在萧瑟寒风中登上石梁县城楼之上。
石梁县除了西面、西北五尖山边缘及余脉区域山岭起伏外,境内大多数地域都是平原,站在城楼之上往东望去,更是一马平川。
虽说石梁县以东乃是一马平川,几乎没有地形上的起伏,但不意味着楚军能够像狂风骤雨一般,毫无阻拦的往西面扑杀过来。
站在城楼之上,天气晴碧,似被寒风吹得发白,不借助铜望镜也能将三四十里方圆的地势尽收眼底。
交错的溪河间,到处都茂密的树林、风吹过荒草起伏不起的草浪,不多见的几条土埂道往极目远处延伸,连接着梁楚边境线的几座防御军堡。
石梁县东部地区,夹于洪泽浦与樊良湖之间,千百年来都是水网密集之中。
残酷而年深日久的战事,摧残着这座建县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以及附属的土地。韩谦从淮东手里接管石梁县时,编籍民户甚至都不满一万。这种状况,导致石梁县大片土地数十年前就荒废下来,大量的乔木、灌木撒欢似的生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