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一七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中)

第二一七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中)(3 / 4)

是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尤其是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那是直接进过北爱尔兰种植园的,经历过死了四分之一的大屠杀的,能跑肯定跑。

而富兰克林认为会玷污北美血统的“德国乡巴老”,那是什么情况

那是三十年战争,直接干没了三分之二的人口;那是新教旧教互相杀;那是普鲁士就是个大军营、士兵就是连长的劳力奴

北美独立战争的时候,穷的叮当响的黑森雇佣兵去了北美,北美豪绅那边直接开价一人30英亩180亩土地,投降就有。瞬间就能拉走一大批黑森雇佣兵,很多黑森雇佣兵心里还得“感谢英国政府出的船票,谢谢啦”。

但凡日子能过下去、但凡不被祸害屠杀、但凡还不至于说实在活不下去甚至朝不保夕了,谁愿意背井离乡

全世界都一个鸟样。

问题也就在这。

鲁西地区的经济存量,还是很高的。

相对于胶东地区后世有个说法,胶东人说鲁西,是山东的“西藏”;而此时之前,胶东才是山东的“雪域高原”。

运河之前流淌。

黄河整个大明王朝都没从山东走。

黄河留下的冲积土。

朱元章推广的棉花种植。

朱棣迁都之后的南北交通干线的交通便利。

种种因素在这摆着。

再加上,北边是京畿、东边是胶东山区、西边南边是人口比这还稠密的河南,本来迁徙条件就不利。

现在,忽然之间,就要强制迁徙。

对于迁徙,从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就能看出来民众对迁徙的态度

说当年朱元章要让迁徙,说是不愿意迁徙的,就去洪洞大槐树下集合。结果大家都去了大槐树下,实际上是朝廷骗人,让来到大槐树下的都迁走了。

这当然只是个故事,但这个故事里,百姓对于移民是什么态度对于朝廷是什么态度也就可见一斑。

理论上,有两种办法,可以让鲁西的百姓愿意迁走。

要么,不管黄河,等着黄河北决,直接把鲁西祸害成黄泛区,三十年内土地盐碱化、运河彻底淤死,闹出来捻子和绿林,民不聊生,那么可能大家就愿意接受迁徙了。

要么,放开内部钞关,让松苏的纺织品,直接把鲁西地区的小农经济冲死。靠着那人均三亩地,根本活不下去了,女性劳动的鲁锦面对松苏布和印度棉的冲击彻底失去市场,造成严重的民不聊生。那么,可能大家也就愿意接受迁徙了。

前者,奔着山东地区三十年左右,人口不增长、甚至负增长来。

后者,奔着爆出来四十万绿林捻子白莲唐赛儿之类的事,镇压下去。

但这两种情况,都是刘玉想要极力避免的。

否则,他就没必要在这鼓捣黄河,更没必要非要去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松苏资本寻找海外市场求求他们先不要急着吃国内。

既然思想工作根本不可能做的通,大顺朝廷也不可能完成均田改革有足够的钱和组织力来解决黄河问题,那么他就只能来唱白脸,用一些强制手段,来完成这件事。

现在他狠话已经放了出去,安山湖就是第一批移民的重点地区,那么能够选择的做法,已经不多了。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