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征倭之战,刘钰的作为倒是没有出格。但他对日谋划和海权问题表现出的那种“治不病”的风格,更是让李淦加深了这种感觉。
还没等出问题之前,先把问题掐死在襁褓之中,而不是等出了问题再去解决。
换到这些新生事物里,是不是也是一样呢?会不会这些新生事物,并非都是像刘钰说的那么好,而是本身是有大问题的,只是刘钰一直坐镇操控,使得这些大问题还没露出苗头就被压制。
其目的为何,皇帝还是信赖刘钰的,无非就是刘钰觉得这条路对大顺、对江山社稷有好处。
只是这些革新,怕出什么问题,导致皇帝担心,或言因噎废食,从而断绝了这条路的可能。
皇权至上,这问题本身就是个信赖的问题。
信赖,那这就是其心可嘉,用心良苦。
若不信赖,那就是其心可诛,别有用心。
此时的信赖正浓,又知进退,看上去完全是臣子典范。可李淦却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亲眼看看刘钰不在的情况下,这些新生事物到底是怎么样的。
或者说,这些新生事物出现问题之后,他这个皇帝,或者朝中其余的臣子,能否应对?
如果能,那这条路当然没问题。
可如果不能呢?
刘钰一直说他只是中人之姿,也说过当年占据台湾的荷兰人的指挥官、数百人毁灭了南美帝国的那些人,其实也就是三四流的人物。
论及倭人那边的德川吉宗,放在德川家的历代人物里,亦算是一二流的人物了。
李淦考虑了一下日本的制度,以及德川吉宗的一些改革政策,也承认刘钰的话,确实算是一二流的人物了,但终究还是只能在那个圈里打转。
可就是这样一个旧时代算起来一二流的人物,被刘钰这种三四流的人物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甚至逼到了不知该怎么办的程度。
这就有些问题了。
李淦心想,如果新生事物,旧人无法面对、无法处置,也不求能够“治不病”、若连能够“治小疾而不至深”的手段都没有,面对新生事物茫然无措,左支右绌……
那这就不是小事了。
要么,选择一切回复旧时代。
要么,就得连同科举、选拔、经书等,全都要改。
而后者,动不得。
李淦是要开办实学,但一则是单纯为了军队、尤其是海军。
二则为了在他生前解决良家子问题,以免日后的子孙无能,无法平衡或者导致无法压制那群良家子,最终成为一团割不掉的毒瘤。需要将良家子学的东西广泛化,从而牵制和掺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