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为人世之道,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
“人道为人生之道,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
“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叶千秋又问:“何为人心之治?”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卫庄所看过的竹简之中,只是竹简之中没有简明扼要的阐述出来罢了。
只听得卫庄答道:“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
“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
“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
“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
“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说到这里,卫庄陷入沉思之中,只觉叶千秋所提的问题,绝不简单,是在让他结合天下时局,思考这未来的天下大势。
想到这里,卫庄决口不再提纵剑谱之事。
朝着叶千秋躬身拱手道:“先生之问,让卫庄醍醐灌顶,剩下的问题,先生暂且留着,待卫庄学问再高一些,再问不迟。”
“请先生放心,卫庄定然好生学习鬼谷之道,不将鬼谷之道吃透,绝不出谷。”
此时,叶千秋却是微微一笑,从袖袍之中掏出一卷布帛来,放在桌前,道:“你能说出这话来,说明你已经有了十足的成长。”
“这是纵剑谱,你拿去吧。”
“这半年来,你在谷中参读鬼谷之学,许久不练剑了,现在,可以去练了。”
卫庄闻言,脸上泛起疑惑,道:“先生这是为何?”
叶千秋笑了笑,道:“凡事过犹不及,鬼谷之学需要你以毕生心血去参悟,又岂是一朝一日之功。”
“从前,我不给你纵剑谱,是因为你太急功近利,纵使得了纵剑谱,习练纵剑术,也难得其中真意。”
“如今,以你的剑道天赋,不出十日,境界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卫庄一听,有些将信将疑。
叶千秋行事,不按常理。
但既然纵剑谱在此,他若是不拿,反倒不像是他卫庄了。
卫庄上前两步,将布帛给取了,朝着叶千秋行礼之后,便出了屋子,练剑去了。
叶千秋见卫庄走了,翻起桌上的一卷竹简来,仔细研读起来。
鬼谷之学博大精深,这半年来,他在教授卫庄的同时,自己也是获益良多。
其实,他给卫庄准备了九问,也是在考量卫庄有没有出谷的资格。
如果卫庄能将这九问全部答出,叶千秋自然让他出谷。
若是他答不出来,自然别想轻易离开鬼谷。
叶千秋可不是赵一。
赵一教徒弟,觉得徒弟并非全才之姿,便只教武功,只教“决断”二字,其余鬼谷之学一概不教。
但叶千秋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的漂亮的人。
既然要让卫庄成为合格的鬼谷子,那他便要将卫庄培养成一个最起码能打六十分的纵横家。
这半年多来,二人日夜相处,也让叶千秋对卫庄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成为了促使他想要将卫庄培养成才的原因之一。
从前,卫庄连苏秦也瞧不上。
现在,他应当知晓,从前的自己是怎样的狂妄自大,是怎样的井底之蛙。
接下来的数日间,卫庄白天攻读鬼谷典籍,到了夜晚,便习练纵剑术。
卫庄在剑道上的天资,的确是一流。
再加上他明悟了纵横之道的要义在何处。
习练起纵剑术来,也是得心应手。
这天夜里,叶千秋见卫庄练剑练的刻苦,一丝不苟。
便提了以前盖聂所用的木剑,朝着卫庄说道:“小庄,我来和你对两招。”
“我用横剑术,你用纵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