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居然有这般实力?”
“莫非,嫪毐手中的那把剑就是昔年越王勾践手中的那把乱神剑!”
华阳太后微微颔首,道:“的确是那把乱神。”
昌平君芈启道:“姑母太后,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华阳太后道:“越王八剑犹存,只要剑在,剑奴就可以一直更换下去。”
“王上亲政之后,这把凶器,就应该交给王上处置。”
“无论是楚系手中的两把剑,还是吕不韦手中的那三把剑,亦或者是赵姬那个村妇手中的那把剑。”
“都将成为秦国一统天下,挥向东方六国的一把凶器。”
“芈启,欲成大事,便必须要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舍得,舍得,只有舍了,才能有得,区区两把剑而已。”
“你应该明白哀家的意思了吧。”
昌平君闻言,微微颔首,道:“姑母太后的意思,芈启明白。”
华阳太后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明白就好。”
……
接下来的数日间,叶千秋的生活又进入了平静无波之中。
华阳太后的一次邀请,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
但是,叶千秋明白,那只是华阳太后的一次试探而已。
华阳太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妇人。
叶千秋在白云斋中坐镇,一边继续培养逍遥子,一边也在留意着吕不韦的动向。
与此同时,叶千秋和章台宫里嬴政的口信来往也是愈发的频繁。
叶千秋从太乙山上带下来了六个弟子,除去逍遥子之外,其余五名弟子全部派到了嬴政身边,供嬴政驱使。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嬴政已经借助这股力量,联系到了不少人。
自从叶千秋给吕不韦施压,让吕不韦明确表示了支持嬴政亲政之后。
丞相府是越来越门可罗雀。
吕不韦甚至已经搬离了丞相府,搬进了渭南的文信学宫。
文信学宫是吕不韦一手承建起来的,《吕氏春秋》就诞生在这文信学宫之中。
据逍遥子观察的情报来看。
每日清晨,丞相府的谒者传车便会满载一车文书,驶进学宫池边的文信侯庭院,午后再来将吕不韦批示过的文书再运回丞相府。
再由丞相府长史依据批示分发各官署施行,到了晚间收回所有文书,再一并送王城供嬴政披阅。
周而复始,吕不韦虽则不在丞相府坐镇,一应公事却井井有条地运转着。
然则,国府各官署与关中郡县不见了经常巡视政务的丞相,却是纷纷惊诧议论,偏远郡县便派出吏员来咸阳探听究竟。
直到明白了真相,上下官署这才渐渐的习以为常。
毕竟,秦国政令畅通,谁能非得要丞相隔三岔五的巡视?
然而无论如何,秦国上下的官员间终究还是弥漫开了一种隐隐不安的感觉。
一向勤政谋国的文信侯忽然如此大甩手的处置国务,究竟是要发生什么事了?
即便王上年后要亲政,文信侯也依旧是相邦,不至于如此才是。
从叶千秋进入咸阳,这短短几个月过去,朝野议论渐渐变化。
一切依然转动在历史的车轮之间。
吕不韦还是埋首学宫,于是开府理政多年的丞相府,便渐渐的门可罗雀了。
这一日,叶千秋突然接到了嬴政的口信。
信是由盖聂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