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虎头他们才是这个世上的大多数人。
而世上的大多数人是走不进这座长安城以南的书院的。
今日的书院入院试汇集了全天下极多青年才俊。
考生们的注意力除了放在自己的成绩上,就是放在那些在入院试之前已经颇有声名的那些名字上面。
比如那位由书院教习自偏乡鄙野亲手送回的临川王颖,年龄虽然才十四岁,但他的礼科抒文在前些日子的长安城里已经引起一阵轰动。
再比如来自阳关著名学府门下的才子钟大俊。
还有来自南晋汝阳谢府的三公子。
南晋谢府乃是千世大氏,以诗书传世,这位三公子谢承运自幼聪慧过人,三岁能文五岁成诗,成长过程中交游多名士,谢府往来无白丁,府中长辈惜他才学,又不惜重金礼聘各国大才,西席仿似流水席般变换,才就今日之盛名。
盛名之下必无虚士,谢承运今年不过十八岁,却已经是南晋今回科举探花郎,科举结束之后,他坚辞南晋朝廷官职,千里迢迢北上大唐,目的便是要考进书院。
书院虽说招生苛刻,但若说南晋探花还不能考进来,那便有些太过匪夷所思,所以没有人会怀疑谢承运能否过关。
只关心他能否拔得头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之骄子。
在今日的考试之中有三科被人超过了。
而这个人就是宁缺。
卓尔扭头看了一眼表面风轻云淡的少年。
这个和他相识于微末的少年,身上有一种常人难以辨别清楚的东西。
虽然这些年,他们之间一直不在一起,但是,他知道,十几年过去了,这少年比起从前,更加厉害了。
虽然,他依旧不能修行。
或许别人会因为宁缺在入院试里考出三科甲上,超过了南晋谢三公子而感到惊讶。
但是,卓尔不会。
因为,他的脑子里有太多古怪的想法,而他也有着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长处。
这也是当初,在他濒临死亡的那个夜晚。
他为什么会选择拼死去给宁缺传递消息。
因为卓尔相信,只要宁缺活着一天,那个名单上的名字,就总有一天会全部消失在这个世间。
不过,宁缺这个在人们眼中普通的少年考了三科甲上,甚至超越了大多数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很多人开始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过这些疑惑随着一个老妇人的出现,全部消解。
然后,书院教习开始点名。
“谢承运,王颖,宁缺,陈思邈,何应钦……到术科房报道。”
书院教习点名七个人。
这七个人很快都一起离去。
过了一会儿。
宁缺回来了。
卓尔问道:“咋样?”
宁缺一摊手,道:“你知道的,我不能修行。”
卓尔一听,便明白了,想了想,道:“没事,实在不能,大不了和我回去,找我师父。”
“不能修行也不见得就是废柴。”
宁缺从桑桑手里接过水壶喝了一口。
“我考上了,又不是没考上。”
“走吧,该回去了。”
话音落下,一行三人在暮色下向书院外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