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被代王刘恒调走,南下关中的代北边防驻军,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留在了代地!
更让刘信感到寝食难安的,是即将迎接自己的,正是当朝卫尉丞,材官校尉,天子心腹:秦牧!
到此刻,刘信已全然没有了‘借机扩土’的远大志向;反倒是这个曾经的想法,让刘信感到心乱如麻,深恐被人发现···
便是在这样忐忑不安之中,刘信亲自率领的燕军,来到了代北边墙防御重地:马城。
马城,位于后世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方向;在历史上,这里还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事件:马邑之谋。
公元前133年,感觉国家已经足够强大的武帝爷,正愁于如何开启汉匈决战,一位著名的商人,找到了当朝大行王恢府上,提出了一个十分具有可行性的的建议。
——以走私之名,吸引匈奴单于进入马邑,汉室则在马邑周围,以及北方的武周塞一线设伏,进行一次针对匈奴单于的诱歼战!
最终,武帝接受了这个方案,并将方案的提出者王恢任命为主将,设下了马邑之围。
只不过,由于武州塞一线的‘演技’太差,提前撤走了所有的民众,导致匈奴单于军臣感觉到异常,而最终失败。
即便如此,马邑之谋也成为了汉匈大决战的开端,为中原大地重掌战略权,迎接‘一汉当五胡’的高光时代起了开端。
光从历史上的马邑之谋中,诱敌深入至汉匈边墙之马邑,且形成巨大包围圈全歼单于大军的方案,最终得到汉室朝堂的认可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马邑与向北数十里的武周塞所组成的这片区域,起码从地形上,符合设伏地点的要求——看上去很‘安全’。
所以准确的说,马城并非是通俗意义上的‘重镇’,而是一座暴露于长城之外的小镇。
至于刘信为何要在进入代地之后,首先赶到马邑,除了马邑所在地,位处燕代边界以西不远之外,便是卫尉丞秦牧的交代。
光这一点,便足矣让刘信得知秦牧的来意,以及真正的状况。
迎接自己的是秦牧,这就意味着代北防务,实际上已经掌控在秦牧之手;而秦牧的所在地,又将这种可能性,从‘或许’转变为了‘必然。
——除非巡查边防,否则,不会有任何人愿意到长城之外的马邑走一遭!
尤其是秦牧这样生居高位,且前途远大的将领,更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在马邑。
这就让刘信感到陷入了疑惑之中。
——代王既然举兵,那作为当今心腹的秦牧,自然应当是被杀祭器才对!
即便是外界传闻的‘被流边卫戍’,也不应该变成由秦牧主掌代北防务。
这···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带着这样的疑惑,刘信和随行的数百卫士,缓缓进入到了马邑之中。
与刘信所料相差无多——作为边地城池,马邑从上到下,无一不透露出‘边地’气息。
明显年代久远,却在反复整修之后屹立不倒的破旧城墙;街道上行走着的军卒,以及明显出身军卒家庭,腰间系剑、背上挎弓的‘民众’,以及冷清的市集。
就连刘信堂堂一介诸侯王的到来,都没能让这座城池的氛围转变稍许;看着刘信的王驾,街道上的民众只是出于本能的将道路让出,待等王驾经过,又自然地投入到了自己的事务当中。
对于马邑城的百姓而言,只有一件事,足够让他们将注意力投入进去:战争!
位于长城之外的马邑城,作为汉室伸向草原的前哨站,其民众组成十分单一:军卒,军卒亲属,以及寥寥无几的行商。
须得一提的是:在汉室,从军士卒并非如后世那般,绝对与亲人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