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之位,原本就是左右相同立,即便陈平没了,也有左相审食其顶上去,大不了就是将‘左’字去掉,正式成为丞相。
真正关键的位置,是内史!
光从此次齐悼惠王诸子叛乱,以及萧关一代‘遇警’的事件中,就不难看出内史一职,在关键时刻所能发挥的作用——尽掌关中要道!
在如今陈、周敌对集团彻底宣告失败的状况下,刘揭的下场虽尚未有定论,但内史一职,必然不会再由刘揭肩负。
而内史,又是九卿之中最考验能力,也最为重要的位置。
盖因内史所属,几乎涵盖关中军、政、民、财等一切事物,并兼‘长安令’的职责!
用后世的话来说,汉室的内史,便可以理解为后世京城军区司令、武装部长、警厅厅长、京区高官、京都市长的总和。
谚曰: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光是治理云集汉室一半以上勋臣贵族的长安城,就足以看出内史的政治手腕。
所以,汉家朝臣私底下流传着一种说法:御史大夫必可为相;而内史者,当有三公之能!
也就是说,只要一位汉室官员,能在内史的位置上坐稳,不惹出什么乱子,勉强齁得住场,就已经足够肩负三公的重担了!
如此光明的前途,即是机遇,也同样是挑战。
对于内史这块试金石,虽然有志向的官僚都会向往,但也大都保持着足够的冷静。
——内史,干得好就是三公有望,干不好,那可就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了!
作为替天子照看关中基本盘的内史,如果没干好,必然会在天子心中,留下十分负面的印象:内史都做成这样,不堪大用啊?
而作为兼任‘长安令’的内史,要想将勋贵云集的长安打理的井井有条,又免不得要与在京勋贵来往。
准确的说:要想治理好长安,就必然会得罪那些想胡作非为的彻侯勋贵!
得罪都得罪了,结果还恶了天子,又失去了朝堂的庇护;待罢官回家,必然会面临那些彻侯勋贵的报复。
撇开国法不论,说一句‘内史没干好就不得好死’,一点都不夸张!
对于这样一个职务,绝大多数朝臣,都是以心痒难耐的状态,强忍着口水拒绝的。
而如今,内史一职即将空出,其人选,就成为了张苍等皇党成员关注的焦点。
对内史一职,张苍本人自然是没有想法的——御史大夫已然位列三公,张苍根本没有必要向下努力,去争取一个九卿之位。
其余皇党成员当中,秦牧几乎预定卫尉的位置,汲忡又已出任奉常丞;撇开这两点不说,二人也还没有资历出任内史。
——九卿其余八个位置,可以从地方郡守两千石升迁;但内史,几乎都是从九卿当中选!
如此一来,范围就缩小到了如今朝堂的那几位九卿之间。
典客卿政治倾向错误,自身难保,自是不予考虑;宗正刘郢客身为楚王太子,不定何事就要回国继承王位,也不大可能出任如此要职。
刘不疑年老,且能力有待考察;令勉又是来长安镀金,过不了多久,就要外放至飞狐军担任主将。
田叔、吴公刚升任九卿不久,撇开能力不论,资历都远远不够;卫尉虫达又即将亡故···
“依左相之见,内史一职,陛下当以何人任之?”
上前稍一拜,张苍便径直道出自己的来意。
但即便是询问的口吻,张苍也已有了答案——九卿中皇党成员七人,简单地排除法,就不难得出答案。
“御史大夫此问,老夫颇有些不解啊?”
只见审食其躬身一回礼,淡笑着道:“内史多以九卿迁之;今九卿可堪此重任者,恐唯博阳侯一人矣···”
在典客不可信任,卫尉年老将亡,奉常、宗正、郎中令皆无法出任内史,少府、廷尉资历不足的情况下,九卿当中,就只剩下太仆陈濞一个选择。
作为开国功侯,陈濞身份足够高,资历足够老;从太仆转任内史,也没人能挑得出什么错。
但这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