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弘而言,事情却有一些不同了。
——爷们儿好不容易穿越一回,总不能只攒钱,把揍匈奴人的事儿,都扔给儿子甚至孙子吧?
有生之年,刘弘必然要完成北逐胡虏的壮举!
而要想真正打败匈奴,不再受匈奴牵制,那就需要战马,需要骑兵,以及培养骑兵的人。
战马,刘弘可以在将来通过走私,从草原部族手中获得——别忘了,如今草原上不止匈奴一部。
——月氏人,仍旧在河西走廊苟延残喘呢!
刘弘确信,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围剿,月氏人必然会对一些在中原早已淘汰,在草原却领先时代数个世纪的防守军械感兴趣。
训练骑兵的人,自然是毋庸置疑:历史上的弓高侯,应该能完美胜任。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养马,及养牛之人。
在汉匈两国的往来国书中,匈奴动辄‘控弦四十万’;在历史上,匈奴更是被称之为‘百蛮大国’。
要想击败如此强大的匈奴,汉室需要的不是几十几百匹马,甚至不是几千几万。
而是数十上百万的马匹保有量,才有可能满足遴选战马的需求,组建出十万到二十万人以上的骑兵部队。
几十上百万匹马,汉室自然不可能全部都通过‘进口’——如今长安,稍好一些的马便动辄数百金,都靠买,把刘弘连同未央宫打包在一起卖了都不够!
所以,只能是从草原,如月氏这样危在旦夕的‘邻居’手中,不间断的购入马匹,然后自己蓄养,并培育马种。
马驹买进来,没有草原倒不是大事,关键还是得有人会养。
牛自然好养活,随便吃点啥都能耕地,至不济,也能给军队做肉食。
马就不一样了:吃的得好,住的得好;甚至为了保护马蹄,走的路都得挑!
只能说,相较于牛,马绝对算得上是娇气的牧畜。
而假设如今,汉家会养马的人有十万,那必然是五万在匈奴幕北的韩王部,另外五万在幕南东胡王部。
要想在不远的将来,轻轻松松爆出足以平推匈奴人的骑兵,韩王南归汉室所带回来的部众,绝对是刘弘必不可少的助力。
此事,关乎汉匈战略格局!
但刘弘所面临的局势,又与历史上韩王率部归汉时大不相同。
历史上韩王归汉时,文帝刘恒登基已有十数载;汉家继承自秦的二十一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早已被刘恒破坏殆尽。
——先是刘恒登基之初,为了与陈平、周勃等权臣抗衡,大肆分封薄昭等外戚为侯;后又有晁错为了解决边防部队粮食短缺之困,提出《输粟捐爵》之策。
分封外戚,使得‘非功勿侯’加上了一个‘如果不是皇帝亲戚’的前提条件;输粟捐爵,更是将军功勋爵制度最后一丝脊梁敲断!
五大夫甚至左庶长这种在秦时,需要凭借十数级首级才能换来的爵位,在文帝在位时的汉室,廉价到‘输粮米百十石便可易得’的地步。
全国范围内爵位都不值钱,低贱商贾都能身负高爵,出入高门;天子外戚毫无功劳,便可裂土封侯,以承一脉之先河。
如此大环境之下,韩王率部南归,得到两个侯爵的位置做安慰奖,自然不会有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