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刘弘却是淡然一笑,将目光移向不远处的刘郢客身上。
“楚王薨故,朕甚哀;王太子将行,朕便召王叔至此,于朕同送太子。”
待等祭祖过后,刘郢客就要踏上返回楚国的旅途。
待刘交丧事一过,刘郢客就将正式成为汉室的楚王,替长安中央镇守东南。
不出意外的话,刘弘下一次见到刘郢客,起码得到一年之后,刘郢客按照惯例朝贡长安之时。
刘交的突然亡故,使得刘弘‘尝试推恩于楚国’的盘算落空;而另外一个问题,便随着刘郢客即将归国,而摆在了刘弘面前。
——刘郢客回国继承王位,宗正一职,又空了出来···
虽然早在任命刘郢客之时,刘弘就已经对刘交即将到来的死期有所准备,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宗正一职的空缺又一次摆在眼前,刘弘却有些迟疑了。
刘弘原本的打算,是在刘交死后,如历史上那般,将刘交的另一个儿子刘礼召入长安,以接替宗正之职。
但现在,刘弘却有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想法。
“王太子归楚,则宗正出缺;依王叔之见,当由何人以替之?”
刘恒的回答,果然没有出乎刘弘地所料。
“宗正,负规导宗亲之责;其选当以年长、德高者为先。”
“然今宗室之中,高皇帝诸子唯臣、淮南二人存;臣稍长于淮南。”
说着,刘恒自嘲一笑:“然纵臣,亦弱冠不过数岁;且负陛下之命将王睢阳,恐无以为宗正···”
“武哀王一脉,故羹颉侯已为燕王;代顷王一脉,濞王吴地,或德侯广可看一用。”
“及至楚王诸子,年长者,亦或可为陛下之选···”
看着刘恒规矩一拜,刘弘终于流露出些许笑意。
“德侯广,今年不过三十余;任宗正,只怕是有些不妥?”
却见刘恒稍直起身,面上颇有些苦涩:“陛下亦知,先孝惠皇帝夭崩之时,年不过二十余;今陛下更以未冠之年以临神圣,刘氏宗亲,多有未壮···”
小心翼翼的说出这段略有些敏感的话语,刘恒打量一番刘弘地面色,便再道:“且纵楚王诸子,其太子早亡;今次子郢客将继位,亦不过四十有四。”
“其余诸子更幼于郢客,虽稍长于德侯,然相差无多···”
待刘恒终于将‘刘氏宗亲大都年纪不大’的状况说出,刘弘才终于图穷匕见。
“然年未四十而任宗正,朕恐宗亲轻之,宗正无以威压啊···”
说着,刘弘就似是想到什么坏点子的少年,颇有些心虚道:“朕意,宗正既年少,当辅之外力,以壮其威!”
“若朕以吴国之土王德侯,亦或裂楚国之土王楚王之子,再任之以宗正···”
“王叔以为,可行否?”
言罢,刘弘便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了刘恒身上,眼眸中满是不容置喙的强势!
——刘恒与刘广、刘郢客同为刘家二代没错,若论年齿,刘恒甚至比二人小了一轮甚至两轮!
但差别就在于:无论是刘广还是刘郢客,都不是刘氏嫡脉···
刘广之父,乃是刘邦的次兄刘喜;刘郢客,则是刘邦之弟刘交的儿子。
而刘恒,则是货真价实的高帝亲子!
虽然说,在如今孝惠刘盈、当今刘弘成为刘氏嫡脉的情况下,刘恒也算是庶脉分支;但即便是庶支,也有远近亲疏之别。
在刘氏一代刘交已然离世的现在,尚存世的刘氏二代子孙当中,刘恒‘高帝亲子’的身份,便足矣让其占据宗室中至高无上的话语权。
只要刘弘方才所言,能借刘恒之口摆上朝堂,那起码在宗亲内部,这件事就有九成以上的可操作性!
看着刘弘目光灼灼望着自己的模样,刘恒却是顿时陷入沉思之中。
没等刘恒答复,刘郢客便完成了祭祖仪式,来到了刘弘面前。
“王父薨,臣为人子,当奔之;还望陛下恕臣无以久留···”
见刘郢客这就要告别离去的架势,刘弘几欲开口,千言万语,终是化作了一句暗含深意的规劝。
“待来日继位,太子当严苛家风,以教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