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柴武、周灶等老臣还是信得过的,但灌婴呢?
再往深处想:太祖高皇帝之时,周勃在刘邦眼中,应该也同如今刘弘看柴武般放心吧?
只能说,封建帝王的多疑,大都不是其自身的脾性,而是受环境所破。
——毕竟人性,是最不值得信任,也最不应该信任的东西。
帝王一举一动,皆影响天下万民之生死;在这种情况下,以一人之凄凉晚景,换得天下一世太平,便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奉常。”
一声亲唤,待刘不疑出班一拜,刘弘便面带微笑的交代道:“此有功将士之名录,卿抄录一份,好生思虑。”
“万不可使有功之士寒心。”
看着刘不疑应诺推下的身影,饶是见多识广,柴武也是不由一愣。
至于殿内文武百官,更是纷纷将嫉羡的目光,撒向殿中央痴然而立的柴武。
——刘不疑可是奉常!
什么情况下,有功将士的名录,会需要奉常这个负责礼制的九卿‘好生思虑’。
答案毋庸置疑。
——测堪舆,祭高庙,封诸侯!
在如今汉家‘异姓不可为王’的背景下,刘弘此举便意味着:那封竹简之上,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幸运儿,将跻身于光荣的‘彻侯’或‘关内侯’阶级!
而这,便是柴武如此诧异的原因。
“于有功之士行如此重赏···”
心中思虑者,柴武心中便逐渐涌起一抹遗憾。
先前与刘弘地接触,在柴武心中留下的印象并不多。
在曾经的柴武看来,当今刘弘,是个年少老成,手腕颇为狠辣的天子。
再多的,就没有了——自这位登基以来,君臣二人就见过两回面。
第二回,也正是柴武此次早先一步入长安。
但现在看来,眼前这位,可丝毫没有继承孝惠皇帝的‘仁弱之风’。
——动辄裂土封侯,此举,明显是在表明自己的尚武之心!
“可惜啊···”
对于一个武将而言,最遗憾的,必然是圣君临朝,而我已老朽。
汉室对于君王的要求,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了。
——不用举止有度,不用谦卑有序,甚至不用仁义爱民。
汉室天子,只需要将一点做到极致,就能得到绝大多数臣民的效忠。
——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