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得一提的是,在少府,对于一个新东西能否做出,是有两个不同的字形容的。
‘作’,指的是按照图纸,复制出一个样品来;而‘造’,指的是能否批量生产。
道理再浅显不过——刘弘不可能需要一个制造困难,价值连城的石墨,然后让全天下的人排队磨面!
果不其然,监令也同田叔一样,做出了一个极其扭曲的困惑表情,但没等田叔解释,就大概看出了‘图纸’上的东西。
就见监令面色疑惑地一拜:“此图所画,当乃钱状巨石者二,上下垒砌,以畜为力转之?”
见刘弘点点头,那监令便稍一拜:“若陛下有令,此物之造,当非为难事;然如此之物,不知陛下作何之用?”
就见刘弘面色一喜,露出一丝‘终于碰到懂行的了’的表情,略有些急迫道:“作米粮碾末之用!”
闻言,那监令却是流露出一个诡异的面色,孤疑着从怀中取出一块麻布,略有些失礼的递向刘弘:“陛下所言者,可为此物?”
对于监令的失礼,正沉寂在兴奋之中的刘弘几乎没有察觉,只让王忠赶快将麻布拿上来。
等那张粗糙的麻布被王忠摊开,放在面前的御案之上,刘弘便猛然瞪大眼睛,匪夷所思的看着麻布上的图案。
即便是在粗糙的麻布之上,那黑色线条所购了出的图案却也格外清晰:圆柱形的石盘,上下连同的凹槽。
刘弘甚至看见在实盘之上,有几条极为规则的线条,作为磨盘上的凹槽磨齿!
“此何物?!!”
见刘弘如此激动的发问,那监令面色古怪的看了身旁的田叔一眼,似乎是在说:少府大人,居然也不认得此物?
放下困惑,监令便对刘弘稍一拜:“启禀陛下,此物名曰:硙(wèi);乃战国之时,墨家之匠所造,用以谷物去壳。”
“陛下言欲碾谷为粉,臣便想起此物,似与陛下所求略同?”
监令的话,却大半没有被刘弘听进去——此时的刘弘,正爱不释手的观察着眼前,画在粗麻布之上的硙。
“墨家的人,居然早在战国之时,就已经造出石磨了吗···”
硙是什么,刘弘不知道;但光从眼前的‘图纸’,以及监令的描述来看,这绝对就是最原始的石磨!
只不过,相较于以‘碾麦粒成粉’的石磨,以去壳为目的的硙,其磨齿稍大了些,还无法完成碾谷为粉的工作。
但能不能是一回事,有没有,就又是一回事了!
硙既然存在,那就意味着其造价不会太高——墨家造出来的东西,只要是给百姓用的,都不会太难制造。
且硙既然早已有之,那对于石磨的出现,百姓也不会有太多的不适应——升级版的硙嘛~谁还没见过了?
甚至于,如果少府有足够量的硙,那就不需要再去花费心思,赶在开春冬小麦收获之前,新造一批石磨出来;只需要在硙本有的磨齿上,在多刻几道更精细的磨齿,硙就将升级为石磨!
“此物,今少府存有几何?”
闻言,那监令的面色更诧异了。
“凡舂米之所,皆有硙以作谷米脱壳之用。”
听到这里,刘弘才放下最后的一丝担忧。
——明年,汉室大部分百姓,起码关中百姓,就能吃上面食!
而面食的营养含量,尤其是淀粉等单糖的含量,可以极大地满足百姓的营养需求。
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月要消耗二石粟米,算下来就是六十千克。
一天两顿饭,就等于说:每顿饭,成年男子都要吃一千克粟米!
而有了面粉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面食超高的淀粉含量,将使得百姓不再需要疯狂食用营养极低的粟米,来寻求‘饱腹’的感觉。
“未知监令名讳?”
见刘弘丝毫不因方才,自己才做过自我介绍而感到尴尬,监令也只好再一拜。
“冶戟监令臣杨毅,谨拜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