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何强这一项武勋,就足以让何家寨自此跃过龙门,踏上光明的未来!
倒也不是说,何强一人之功,就已经足够拉着整个何家寨鸡犬升天;而是何强的武勋,也同样意味着何家寨的丰收。
——汉军制:百长以下之卒,尽量从百长之宗族乡邻中遴选!
也就是说,随何强立下这偌大功勋的‘部曲’,实际上,大都是何家寨的子弟!
想当初,何家寨除何强之外,还出了十四位年二十以上的壮卒。
现在,撇开何强不算,那十四位随军出征的何氏子弟,平均每人的头上,都已经挂上了五个首级的武勋!
在汉室,想要成为一县之令,武勋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大县县令斩首十级,小县六级而已!
也就是说,加上何强,以及以民夫之身随军,于运粮途中击溃一伙贼人的何政幼子何武,如今的何家寨,已经有了十六位青年才俊,在武勋层面,满足了‘出任一县副官或司曹长吏’的条件!
至于何强,那更是即将被纳入新设的羽林卫,正式成为材官校尉部卒!
这样的前提下,别说何家寨连村都算不上了,哪怕何家寨只是一个小山寨,长安城内,敢惹何家寨的人都没多少。
——再过二十年,这个寨子,很可能会出现十几个秩六百石的县令!
武勋最高、前途最好的何强,那更是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达到千石级别!
这样一个寨子,别说内史的衙役了,就连作为当朝九卿的内史本人,都要做出一副客气的模样。
原因无他:汉家尚武,今上又尤重武勋!
去年的叛乱,关中子弟运气好一些,被编入大将军麾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次战争的大致过程,也已经在长安城传播开来。
由故大将军灌婴智慧的北军及附属部队,在睢阳城据城而守,与叛军对峙,几乎没有发生战斗。
随后的荥阳-敖仓战役,灌婴大军也都没有太多参与;只是在荥阳保卫战结束,叛军溃散于荥阳-敖仓之后,灌婴大军才踏入战场,进行了对溃散叛军的清理工作。
也就是说:关中子弟此次出征,硬仗是一场都没打,却也在战后清理叛卒的过程中,捞到了不少功勋。
虽然对此,刚烈的关中人民略有些微词,但总体来说,喜悦盖过了这一点点牢骚。
——硬仗打不打无所谓,关键是武勋,一点没落下呀!
所以在战后,更随灌婴出征的关中子弟,绝大多数都平安回到了长安城;偶有几个没能归乡的,也大都是死于冷热急疾。
即便如此,朝堂也对那些阵亡在战场之外的士卒,进行了超高规格的抚恤:赐爵二级,酒一斗,肉一石,粮米百石,布十匹。
除了这些物质抚恤外,那几户失去丈夫/儿子/父亲的人家,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荣耀。
——一块当今刘弘亲笔所属,盖有皇帝印玺,书‘忠烈之家’的牌匾!
坊间传闻,有此等牌匾的人家,税赋皆免三年,子孙有限遴选为卒,以充天子禁卫之军!
现如今,得到‘忠烈之家’之牌匾的家庭,别说被人欺凌了,就连街头巷尾的游侠懒汉,都不由充当起了正义卫道士,扬言‘护全忠臣义士之后’!
如此重抚,使得关中本就浓厚的尚武之风,肉眼可见的更加浓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