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污点,让郦寄先后两次,与丞相大位失之交臂。
第一次,就是黄龙改元之后,张苍被罢免;第二次是景帝一朝,晁错挖开太庙墙垣,丞相申屠嘉气死。
或许在后世人的角度看来,这个理由很荒诞,但在汉室特有的‘道德大于天’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有道德污点的丞相,是绝对不能被天下人接受的。
郦寄失去角逐丞相大位,是因为道德污点,而另外一个人选,就纯粹是‘生不逢时’了。
文帝皇后窦漪房年幼时,窦父在垂钓时不幸坠河而死,其母又早亡,窦漪房与兄长窦长君、幼弟窦广国,顿时就面临了汉室绝大多数百姓,在面临意外状况时的境况。
——要么饿死,要么委身为奴。
无奈之下,窦长君、窦广国兄弟二人签下了一纸卖身契,成为了矿奴;而窦漪房不愿为奴,便找准机会,以良家子的身份入了宫,侍奉于吕后左右。
后来,吕后传令代王刘恒移封为赵王,刘恒慌乱间拒绝,并表示‘愿为陛下守卫边疆’,此时的吕后不知是出于赏赐,还是出于坚实的目的,便将窦漪房赐给了刘恒。
等刘恒登基之后,窦长君、窦广国两兄弟听说:当今皇后姓窦,便入了长安,与窦后兄妹团聚。
就在窦后喜极而泣,正要好好述说一番亲情之时,尚未执掌大权的代王刘恒,却迎来了朝中重臣的联袂逼宫。
——对于都是兄妹的团聚,整个汉庭都深感忌惮,唯恐窦广国、窦长君兄弟二人,会成为下一个吕产、吕禄!
迫于手中无权,刘恒只好无奈的答应:派有德之士归教窦氏兄弟二人,以肃汉家外戚骄枉之风。
经过十数年如一日的精心培养,窦氏兄弟在身边二十四小时接力的‘道德老师’们不懈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德才兼备,群臣敬服’的舆论评价。
而窦广国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学识,以及相当宏伟的大局观,而成为了文帝刘恒的御用智囊。
自然而然的,在张苍这样一个‘不听话’的丞相下位之后,刘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自己的亲密心腹,小舅子窦广国扶上相位。
可这一下,算是彻底捅了马蜂窝···
诸吕之乱过去不过十数载,吕产、吕禄把持朝政的状况,对朝臣而言仿佛仍旧历历在目!
对于身为外戚的窦广国成为丞相,整个朝堂中央都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抗拒:谁做丞相都行,就是不能让窦广国做!
最终,窦后为了忌讳‘外戚干政’的嫌疑,劝说窦广国放弃这个想法。
而汉室本来就有‘非侯勿相’的政治潜规则,如今,彻侯中唯二的候选人都被排除出去,刘恒彻底犯了难。
直到有一条,刘恒灵机一动:非侯勿相,那我封个彻侯不就完了?
当然,除了‘非侯勿相’之外,汉室还有一条‘非功勿侯’的潜规则。
所以,比彻侯稍低一级的‘关内侯’,就进入了文帝刘恒的视野。
配合着‘御史大夫递补为相’的政治传统,申屠嘉才得以在历史上,经历‘早上被恩封为彻侯,下午被拜为丞相’的高光时刻。
但即便如此,申屠嘉的专业水平,也绝非历史上申屠嘉成为丞相时,朝堂所流传的‘丞相一代不如一代’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