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也同样要和百姓一样,进行宿麦收获!
别忘了,在上林苑,以及长安附近的区域,都有大片属于刘弘本人,且交由少府打理的‘官田’!
很简单的道理:刘宏作为‘宿麦补种’的首倡者,自然要做出榜样,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种上宿麦了。
现如今,宿麦临近收获,那作为刘弘私有土地的管理者,少府自然要负责收获工作。
即便不提这一点,光是治粟都尉收购宿麦之事,也已经让少府田叔忙的脚不沾地,像香囊般挂在刘弘身边好几天了。
——少府现在,可是一点钱都没有了···
倒也不是说少府的财政状况出了问题,而是单纯的字面意思:少府,没‘钱’了。
早在去年,意图通过粮食保护价政策垄断关中粮食市场,从而获得‘微薄’利润之时,刘弘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粮食保护价政策得利润虽然不高,但‘贸易量’,实在是太大了···
道理很简单:做生意,尤其是做垄断生意,那是要本钱的~
还得是大本钱!
具体到垄断大半个国家某一市场的大生意,所需要的本钱更是大到令人发指!
就拿关中的粮食市场来说,刘弘要想达成完全垄断,就需要保证每年都有二百万万钱以上得资金储备,用于秋收后得粮食收购。
这还只是垄断粟米,还没把产量近乎相等得宿麦计算在内!
等将来,宿麦也成为粮食保护价政策得一部分,这个数就得立刻乘以二。
四百万万钱得资金储备···
刘弘非常确定:即便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帝爷发动汉匈全面战争之时,汉室府库存有的现金,也未必能达到四百万万钱!
对于刘弘而言,这也同样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为了缓解现金短缺的问题,刘弘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在竭尽全力回收钱币得同时,尽量得避免现金外流了。
朝堂俸禄不用多说,自古以来都是粮米;地方官府从农税中截留的‘行政支出预留款’,也同样是粟米。
这着实让刘弘伤了一番脑筋。
最后,刘弘再次将一个本打算将来推出的计划,在现在这个尚未成熟得时间点推出,才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金-铜兑换!
贵重金属之间的兑换,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有些奇怪,但换个角度想,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在汉室,金确实是贵重金属,但铜却并不是单纯的贵重金属,也同时是通行货币的主要原材料。
所以在汉室进行金-铜兑换,实际上就理解成在后世,拿纸币购买黄金。
而黄金在汉室,也同样比后世更具备实际意义——除了是贵重金属,黄金还是此时必不可少的随葬品!
汉室上的皇帝,下到黎明百姓,都有在墓穴中陪葬黄金制品的习惯。
如后世被挖掘出的汉梁孝王墓,即便是在摸金校尉们数千年的摧残之后,也依旧保留了大量的黄金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