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341章 宿麦事毕

第0341章 宿麦事毕(2 / 4)

其原因自是错综复杂,总结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三点。

一来,在如今的汉室,类纸币被集中挤兑的现象,只可能存在于理论当中。

就如同前年,刘弘穿越之除,关中粮价飞涨,市场空缺额上千万石之巨!

在那种情况下,刘弘稳定粮价,也不过用了不到五十万石粮食,以及一句‘少府还有好几百万石粮食’的谎言罢了。

说到底,在市场出现垄断行为的时候,国家以调控者的身份下场,根本不需要将市场漏洞完全填补。

就拿前年,关中粮商串通一气,借着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哄抬粮价,打算大赚一笔举个简单的例子:

——粮商们逐渐减少粮食供应,关中八百余万百姓顿时陷入了粮荒!

八百多万张嘴,每月要吃掉将近一千五百万石粮食,但市场上每个月流通的粮食,却是可怜兮兮的不到百万石。

就这样,粮商们通过很简单的一个信息代查,就在关中粮食市场,造成了类似‘供不应求’的市场现象。

若是其他货物供不应求,那还好说,但粮食作为此时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却是最毋庸置疑的刚需。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关中上八百万百姓,看着市场流通的不到百万石粮食,第一个反应,自然就是加价插队——我出双倍,粮食卖我!

这种现象,哪怕是在后世也稀松平常——某些信奉饥饿营销的车企,也同样是用类似的手段,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来哄抬价格。

——要么排队等着,要么加价提车!

车嘛,好歹不算刚需,可以不着急提——哪怕确实急需一辆车,也有的是其他品牌可以挑。

可是嗷嗷待哺的肚子,却是没法等的。

自然而然,为了生存,百姓只能接受以远高于市场价的单价,将市场上仅剩的粮食抢回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粮商们铁了心,就是攥着手里的粮食不卖,那粮食市场的空缺额,就将是关中八百万百姓,乘以每月二石的基本生存量!

也就是说:只要粮商们铁了心不降价,那关中的粮食市场空缺,就是一千六百万石每月!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若是打算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粮价回归正常水准,怎么也得拿出足够关中百姓食用两到三个月的粮食,才能稳定人心才是。

但实际情况却是:刘弘只大手一挥,将关中粮商头子安陵杜氏一抄,五十万石粟米往市场,粮价顿时立杆见影的回到了正常水准。

虽然这其中,也有关中粮商恐惧刘弘手中的强权,以及杜氏这么一个‘血淋淋的教训’的原因在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金融现象。

——哪怕刘弘不动刀子,粮商们也无法承担一笔意料之外的‘粮食储存’成本。

很简单的道理:每晚卖一天,粮食的成本就会提高一分,可谋取的利润就少一分。

再加上出售价格无法撼动,就导致粮商手里的粮食每多屯一天,就要多承担一分储存成本。

出售价格雷打不动,卖的越晚赚的越少,那粮商们都选择,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

——趁着还有赚头,赶紧把手里的粮食撒出去!

若不然,等之后成本涨的比出售价还高,那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