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可以对长城外的云中城,实施绝对以上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包围!
在上郡都失去的情况下,汉室绝对不可能支援的到远在后世内蒙境内的云中。
这样一来,云中被围个一年半载,而后自然破灭,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往西,则北地、陇右告急,最糟糕的状况,就是云中依旧被全面包围的同时,汉室整个北方沦陷!
关中北方门户的萧关,或许就会成为今后,整个汉室的北方门户;作为天子的刘弘,也能被迫体验一下大明皇帝们的感受。
——天子守国门嘛!
最糟糕的状况,则是匈奴人取下上郡之后,直接南下,近逼关中!
关中对汉室的意义自是不用多叙;若关中告急,那即便是最乐观的状况,也得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入京勤王’。
而这一切,从代国(代郡)沦陷引发的后果,到关东可能出现的乱况,再到上郡失陷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都将对如今的汉室造成史无前例的重大打击。
——一场比高皇帝平城战役(白登之围),乃至于秦始皇沙丘之变还要严重的打击!
要想保证这一切可怕到令人发指的事情不发生,最关键的一点,就在马邑。
——无论如何,马邑都绝不能陷落!
哪怕拼着阵亡十万、二十万,甚至五十万将士,都必须保证马邑处在汉室的实际掌控之中!
当然,实际状况也没那么悲观——要想保住马邑,根本不需要死那么多人。
但柴武所提出的预案中,驻扎马邑内的那五万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削减的。
这不是刘弘肆意揣测,而是汉室从过去二十多年的战争中,所总结出的血淋淋的宝贵经验。
——当某一座城池被匈奴骑兵集群攻打时,汉室必须要用两倍于敌方的兵力,才能确保城池三月不失。
至于三个月之后,倒也不是说城池受不住了,而是冬天来临,匈奴人就该溜回草原了。
至于匈奴人可能来犯的兵力,目前的状况是:如果只有右贤王带幕南诸部来,那就是五万人左右;要是单于冒顿亲自来,就是十万。
但无论是五万还是十万,实际上马邑城面对的,都只会是最多三万人。
——再多,马邑-武州塞一带的战场就塞不下了。
面对三万人,派出五万士卒据城而守,再加上紧急修缮一下城防工事,出击自是不可能,守住城池还是没问题的。
若是从马邑城的大小、城墙所能容纳的守军士卒来推断,这五万守军甚至有可能被分为三到四部分,轮流上墙守卫!
马邑既然‘万无一失’,那马邑以南的楼烦一带,及赵长城一线的五万士卒所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就基本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最起码,也不许要和马邑、武州塞的守军那般,提前从长安调动、布置,然后在楼烦一带吃喝三个月。
即便马邑由于某些出人意料的因素被攻破,也不可能是战役前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