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又幼年远离父母双亲,故平日里,陛下尤重代王之学,更令御史大夫北平侯张公亲为师,以授代王《春秋》之义也。”
闻言,刘恒纵是心中思绪百转,也终是没忘对长安的方向一拱手。
“陛下大恩,臣,无以为报!”
“唯肝脑涂地,以谢陛下恩德之十一······”
·············
让小刘武在祖母和母亲的陪同下退出小殿之后,刘恒面上已然不见迟疑、悲戚之色。
——此番,刘弘只怕是真有什么事关江山社稷的事,需要刘恒相助!
见刘恒一副‘我准备好了,请说吧’的模样,柴武暗自点了点头。
“到底是高皇帝之血脉···”
心语一声,柴武便阻止了一番言辞,开始将一个事关汉室未来五年安稳,甚至可能关乎汉室国运的大事,在刘恒面前娓娓道来。
“大军此番东出函谷,非为南下征越,乃为北上!”
只一语,柴武便让刘恒先前的所有猜想全部崩塌。
就见柴武继续道:“今岁春,故韩王信之子于匈奴传信陛下,乃言及归汉事。”
“后馆陶主又暗自传信长安,以言韩王欲引部南归,自马邑入代北。”
说到这里,柴武满脸诚恳的一拱手:“梁王家风细谨,馆陶主身处异国而不忘先祖,诚可敬佩也。”
“如今大军号称十数万,实则多为民夫乡勇;及羽林都尉所部将士十万余,此时已潜行至代北,暗驻山林之间。”
“陛下以为,若韩王引部归汉,则匈奴必以此宣战,故陛下之意,乃言马邑-武州之界设伏,以挫胡!”
“若战事无有不虞,则明年开春,陛下或挟兵锋之锐,传国书于匈奴,言及馆陶主归汉之事······”
听到这里,刘恒已经彻底明白过来,柴武为何要如此大费周折了。
——这一战,说是身系汉家未来二十年,乃至五十年的国运都不为过!
一旦胜利,则起码五到十年,汉家再也不会面临匈奴的大规模入侵。
而一旦失败······
想清楚这些,刘恒的面容也是彻底严肃了起来。
“寡人之女,乃太祖高皇帝之孙也!”
“还请大将军转奏陛下:若寡人之女于胡,可行利汉之事,则不必劳烦陛下,谋其归汉事!”
略有些骄傲的说出这句话,刘恒稍一思虑,也想明白儿子刘武,为啥会被柴武一同带到睢阳了。
——儿子刘武,已经是名义上的代王了。
柴武要想在代北马邑一带,偷偷开战一场大规模伏击战,那就必然需要代国地方官吏的配合。
在这其中,儿子刘武作为名正言顺的代王,自然能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想到这里,刘恒便再一拜:“既如此,需寡人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