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始皇帝一统天下,知道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这长达近两千年的华夏史中,更受人尊敬、为人敬仰的,往往都是屈原、文天祥那样的‘愚忠’者。
反观那些识时务的‘聪明人’,则往往会留下小人,乃至于国贼的污名。
就拿距离这个时间线最近的武帝一朝来说,就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个人,遇到了几乎同样的困境。
——汉使苏武,以及汉将李陵。
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
在苏武携使团停驻匈奴单于庭期间,汉室使团中的副使伙同匈奴高层,发动了一起鲁莽至极的失败政变。
其鲁莽程度,几乎可以理解为——副使张胜、常惠在帐篷里睡觉,匈奴缑王和虞常进入帐篷,对二人说:我们打算造单于庭的反,你们要不要一起?
然后张胜和常惠二人对视了一眼,慌忙的起床套上衣服说:走走走,造反造反!
这场闹剧最终,自然是以匈奴且鞮侯单于镇压叛乱为句号,主导政变的匈奴缑王战死,虞常被活捉。
而此次政变,最终被且鞮侯单于交给了大汉奸卫律去查办。
副使懈大半个使团参与敌国高层政变,作为正使的苏武自然也没有逃脱的道理,不出意外的被匈奴软禁。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这显然是一个笑话故事。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被匈奴单于庭流放北海,并被几次三番拉拢收买的情况下,苏武守着那杆代表汉天子的三重节旄,愣是为汉守节足足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当中,苏武几乎全都在后世贝尔加湖一带的‘北海’渡过,经历了不下数十次的威逼利诱。
但最终,苏武还是昂首挺胸的,在汉昭帝六年(前81年)春,带着那根只剩下光秃秃一根竹竿的天子节,回答了长安。
苏武牧羊的故事,更是在后世成为了初中课本的必备内容,为后世所称颂。
而另一个故事,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线,同样发生在汉室和匈奴之间。
故事的主人公,是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汉骑都尉李陵。
在苏武懈使团出使匈奴的第二年,也就是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所部五千丹阳弓骑,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讨伐匈奴!
而此战,也是李陵第一次随军出征。
在这次战争中,李陵不甘心为李广利大军运输后勤辎重,武帝猪爷便以‘马匹不足’为由,阻止李陵出征。
最终,拗不过李陵哀求的武帝爷,只能允许李陵独自领兵,深入敌后,并派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为李陵大军的接应部队。
李陵自持才高,不愿做李广利的后勤部队,那路博德作为前任伏波将军,又如何甘心为初出茅庐的李陵做后援?
就这样,李陵大军的败亡,埋下了一颗关键性的种子。
之后,李陵便不顾路博德‘等明年开春在出征’的劝说,执拗的在入冬前深入敌后,最终被匈奴单于庭本部大军全面包围。
而在陷入包围圈之时,‘骑’都尉李陵麾下的五千丹阳弓骑,全都是徒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