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半年就行——你不知道?”
“我干嘛要知道这些?”
苏远山闭上眼,枕着公文包在沙发上沉思。
他手里现在还有五亿美金,这些钱是要用在今年和明年做科研的基础投入和开发成本的。但从明年开始,他就要着手准备晶圆厂的钱了。
可问题就在于,他娘的最近这几年正是半导体行业刚刚经历低潮期后的成长期,各个晶圆厂玩儿命一般扩大产能,再加上通货膨胀,连带着晶圆厂的成本也不断上涨。
苏远山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要建立一条八英寸,0.5微米的生产线+封测,光成本就得花十亿美刀。
而苏远山显然不可能只引进一条——他需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起码要建三条0.5微米的生产线!
要知道,0.5微米,可是能够用到天荒地老的那种存在——它几乎能搞定所有的小芯片和单片机。
除此之外,苏远山还要支持CPU设计,通讯设计,还要再接再厉建研发中心。
如果卖EDA都只能卖三十亿美刀,那是远远不够的。
“要不到时候你建厂的时候用合资的模式?”见苏远山陷入纠结,陈静抱着肩膀建议道。
“合资也不够,我算了一下,后年起码得要有五十亿美刀的进账才行——从明年开始,我们投入研发的资金要超过五亿,而且每年的投入还得翻番才能在已有的领域勉强站稳脚跟。”
陈静披上衣服,盯着苏远山的皱起的眉头,笑道:“你这话说得,好像其他业务就不赚钱了一样。”
“当然是赚钱的,而且还会是很赚钱,但扩张更费钱。”苏远山睁开眼睛,苦笑道:“我还想在欧洲和毛熊,还有西边,霓国这些地方建研发中心呢……”
“你……”陈静叹了口气:“你心未免也太大了吧?哪有三五两年就能建得起全球研发中心的?”
“但即使放慢全球研发中心的研究速度,也有个耗钱大户在等着。”
苏远山说着,后脑勺响起了电话铃,他捞出大哥大,摁下接通建。
电话中,郑振川的声音有些落寞。
“小苏。”
苏远山微微一怔:“嗯,郑叔,怎么了?”
“项目原则上批准了,但经费太少了。”
郑振川长长地叹了口气:“不说霓国的尼康佳能他们一年四,五个亿美刀的投入。就算A**L这种小角色,每年都能投两三亿美刀。”
“而我们拢共才拿不到一个亿,其中大头还在光源部分,而908的钱已经撒了出去。”
郑振川的声音听起来很沮丧:“主要还是zhongyang财政穷,我们这种纯科研单位不像学校,还可以拿点地方财政补助。”
苏远山知道这是为什么。
——去年zhongyang财政收入900亿人民币,赤字200亿。
而地方财政收入2200亿。
这种巨大的悬殊,直接导致了随后分税制改革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