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锄清 > 第二百四十七章:船

第二百四十七章:船(2 / 3)

华夏造船史,有史记载最早确切可查的是春秋时期。

吴国余皇是为当时华夏最大的船只。

就算是小一些的大翼,折合后世也有近三十米长。

虽然说相对于同时代被西方人狂吹的希腊三层浆战船,看起来是小了一些,然而战力却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45米长、六米宽的希腊船,航行时一百七十支木桨飞转,俨然地中海上的巨无霸!

实际上这玩意却都是皮条和绳索捆扎,航行的时候无比威风,其实十分不经撞。特别是发生海战时,战船间主要都是对对撞,却是宛若木筏一般稀松。

华夏船只,讲究卯榫结构与钉并用,素来注重实际使用能力。

与希腊同时代的吴国、齐国海战,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借用一句美国学者杜普伊的话说:“从公元1世纪到3世纪,世界造船业的领先位置,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汉代开始成熟的楼船,长达百米,整个船体通常三层城楼构造,部署各种远近兵器,放在当时的世界海洋上,就是无敌的存在!

而且千万别以为,这巨大体型的楼船是花架子,好些细节技术,楼船比起西方世界来,领先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比如驱动中,华夏的橹要比西方人的桨轻松省力,甚至方向操纵中,华夏船的舵更远远甩开西方人的侧桨。

正是依靠战船的先进性,使得汉朝的强盛,深入人心。

汉武帝时代,汉朝的海军就多次跨海征战,向北碾压朝鲜,向南平定越南地区。

几乎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打开!以《汉书.地理志》的记录,中国的海船在汉代时,就已经打通了从广州到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航线。

华夏独家所有的翼面型风帆,风力速度更大。

两晋时期出现的多桅杆错配技术,更确保船只逆风飞扬。

南北朝时代,科学家祖冲之就曾尝试淘汰橹桨,用踏板驱动轮轴驾船。

发展到中唐时代,由唐朝王爷李皋,开发出了长江里专用的车船。

从此这种船只几经改良,成为中国内河的主战舰船。技术长期领先古代世界。

不乏历史记载,唐朝船只开到波斯湾地区,经常因为船体大吃水深,连人家的港口都进不去,只能另换小船!

到了宋朝时,华夏的船只,已经成了海洋上的不二主角,以宋元时代阿拉伯旅行家巴图塔的说法:“去中国的人多乘中国船”。

宋代的造船技术,放在当时世界上,更是碾压式优势,不再是简单哪一个技术领先,而是整体理念领先。

首先是造船理念,宋朝以前造船,都是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加固船体。

宋朝人却突破了这个牛角尖:造大不一定坚固,关键得骨头硬,造船重要一步“定龙骨”,在宋朝完美实现。

从此中国人不管造大船小船,都是先打好龙骨结构,骨头硬了,别管大船小船,都是相当扛风浪!

更叫外国人望尘莫及的是,宋朝造船不但会定龙骨,还会画海图,每造一艘大船,都要有靠谱的船图规划,甚至更有了专业化的船坞。

至于横隔舱和水密隔舱这些设计,也是更加成熟。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