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外婆是武则天 > 第二百七十章 你不仁,我不义

第二百七十章 你不仁,我不义(3 / 4)

一人三马,骑兵全部都是五年老兵,杀过人,见过血,能开200斤的硬弓,剽悍异常。而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驹,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钩连长枪。

这支骑兵人数不多,但是却强横异常。

“兄弟们..前面就是想要入侵我们家园的突厥人...他们想要过来抢我们的钱,抢我们的土地,抢我们的女人...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被抢吗?”

“不愿意...不愿意...!”

五千骑兵士气高涨,手中长枪高高举起,被清晨的太阳给照耀的熠熠生辉。

城头之上,张虎微微有些感叹一声:“殿下,这些都是一群好汉呀...!”

“我知道...!”李安淡淡的点头。

“可是...五千人对战十万人,这根本就是在送死呀...!”张虎有些着急。

“哎...!”这个时候,李安叹息一声:“我以前不太明白什么叫慈不掌兵...总认为只要保护好自己的士兵,让自己的士兵减少死亡率,那就是最好的将军。

可是现在我知道了...有的时候,士兵的生死就在将军的手上,就像现在这个状况,我只能让下面的五千人去送死。

只要这五千人杀出了气势,将对方的后突厥人杀出了仇恨,跟着那些突厥人才会不顾一切的冲进我们的埋伏圈,用五千人去救整个灵州城的百姓,这笔买卖我还能怎么选?”

说完,李安眼角微微滑落一滴泪水。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俗地讲,太善良的人不能带兵打仗,掌管兵权,太重义气的人不能管理钱财。

这慈不掌兵,就是必须让一位合格的将军看淡生死,对于将领而言,战场上的生死,那就是一个数字,毫无感情可言。

众所周知,刘伯承晚年看电影不看战争片,可谓“仁”矣。

然而在战争年代,刘伯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慈不掌兵”,千里跃进大别山,过黄泛区时,天降大雨,地上全是泥泞,又有敌人围追堵截,部队接连多少天的强行军,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刘伯承怎么说?“慈不掌兵”,坚决不允许部队休息,累死就累死,只是不许停留。

还有《大决战》中,**的那句著名台词“我要的不是伤亡数字,我要的是塔山”,可为“慈不掌兵”的注脚。在战场上,生命是什么?那顶破天也就一个数字,是将领在指挥时考虑的一个成本,除此之外,再没其他的意义。

粟裕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后,曾经考虑是不是要攻占海安,最后决定不攻取,他是怎么考虑的呢?他说:“我即或攻占海安,今后仍有失陷可能。

因此,与其现在占海安则不如以攻海安之伤亡留作第二期作战消耗,对整个战局之长远打算更为有利。”你看这里粟裕是如何计算成本的,他避免伤亡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次作战中消耗。何等冷静、何等无情,但这恰恰是一个合格将领必备的素质。倘若一个将领在这种情况下玩起了感性,玩起了圣母,那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下面的五千士兵是好汉,可是李安却只能牺牲他们,要让他们引起后突厥的仇恨,这样这些后突厥人才会失去理智,冲向灵州城,而李安已经在灵州城前面五百米范围中,埋上了大量的炸药,会让后突厥的人后悔来到灵州。

.........................

“杀...!”

五千大周骑兵,扬起自己手中的长枪,冲向了前面一望无际的后突厥军队。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