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葛瑞德点点头,外经贸部也只是投石问路,如果蔡致良同意,才会发请柬过来。
“你准备怎么建言?”蔡致良问了一句。
“生产过剩和货币超量发行,也没什么可建议的。年前同许如琛商议,也就从支持改革开放角度,稍微论述一下。”
葛瑞德问道:“蔡先生,您有什么嘱咐没有?”
蔡致良摇头,道:“没有什么建议,就像你说的,继续支持改革开放即可,其余的自己把握。”
这么长的时间过去,葛瑞德早就摸出了一些门道,还有许如琛,对某些层面的理解,就更深了。
“还有一件事情,外贸部正在推进体制改革,有计划施行外贸代理制,已经在征求意见了,那些大厂也在计划自行联系外商。”
葛瑞德道:“从去年开始,东来贸易行在内地大规模投资建厂,极大减少了对这些大厂的依赖,所以这项未来可能实行的政策,对东来贸易行的影响暂时有限。不过长此以往,东来贸易行的利润率将会大幅下滑,往年两成、甚至三成的利润率是不可能再有了,大概率将稳定在一成多点。”
“是啊,蔡先生。”赵志远接口道:“已经有进出口公司联系欧洲那边,价格压得比我们的低多了。”
“这是迟早的事情,往后从事获得外贸许可的公司会越来越多,你们做好准备,往高端产品线走走。”有竞争也不全是坏事,在蔡致良看来,竞争加剧,可以推动东来贸易行向高端发展,而不是陷在纺织与成衣的泥沼。
“去年东来贸易行的营业额已经超过太古贸易,仅次于英之杰与利丰。不过,东来贸易行同利丰集团的差距并不大,我有信心今年超过利丰集团,甚至一举超越英之杰,成为本港首屈一指的贸易公司。”
葛瑞德诉说着东来贸易行去年的成就,道:“东来贸易行将会逐渐改变目前的现状,减少对成衣和纺织品的依赖。”
包括葛瑞德提及的三家贸易公司,本港的贸易公司严重依赖成衣制品,是不争的事实,英之杰采购公司还好,在五成左右,而利丰集团和太古贸易就更高了,达到了8成,至于东来贸易行,介于两者之间。
蔡致良点点头,有信心自然是好事,问道:“去年,你跟我说,计划收购太古贸易,以扩大东来贸易行在北美的份额,现在半年过去了,进展如何了?”
“同太古贸易一样,利丰集团十分依赖于北美市场,最高达到80%,竞争形势明显,目前看来,利丰集团占据优势。”
葛瑞德还是没有正面回答蔡致良的问题,道:“即便是已经如此颓势,太古贸易依旧没有巩固,并扩大贸易规模的决心,大概率是要被放弃的。”
葛瑞德的意思,就是收购太古贸易是可行的,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太古贸易山穷水尽的时候。
“还是要快。”蔡致良强调了一句。
葛瑞德保证道:“您放心,今年北美的贸易能再翻一倍,将份额提升到一成,以减少对欧洲市场的巨大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