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苏联之强势,依旧在阿富汗,这么一个各方面都远不如伊拉克的国家,栽了一个大跟头,就更别提美国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美国展现出强大的战略物资投放速度和规模的时候,人们逐渐倾向于联合部队能够赢得战争,但是速胜论依旧没有多大的市场。
随着战争节点的日益临近,在11月达到巅峰并开始下滑之后的石油价格再次飞涨,此时做空无疑冒着巨大的风险,毕竟一旦战争爆发,中东的时候能否安全运出波斯湾,都将是一个问题。
这也是会议室很多人的想法,只是由马修科沃尔来打头而已,甚至可以想象,包括蔡致良在内,经过数年奋斗,已经逐渐形成的一个集团,更倾向于更为稳妥的策略,实在没有冒此风险的必要。
“一旦战争迁延日久,所引发的石油危机是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承受的,包括参战的美欧国家。”
这是第一个理由,前两次石油危机引发世界经济的大衰退,欧美国家心有余悸,至今尚未恢复过来,所以必然倾向于速战速决。而对于美国,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更深层的政治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宣告未来单级世界的战争,必须要赢得漂亮。
这并不能令人信服,哪怕布什政府一再发表讲话,要求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和金融机构,不要滥用危机而抬高油价,但是……没有然后。
第二个理由就更有意思了,跟远在战争之外,正在解体的苏联有关。
“苏联的财政严重依赖于石油贸易,而这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的油价暴涨,就是在给苏联续命。”
苏联的经济危机,便是源自于1985年,沙特大规模增产石油所导致的油价暴跌。现如今,包括苏联自己,没有哪个国家希望看到这个红色巨人继续存在。
有句话说的好,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能有无数的理由,蔡致良只是截取了两个自认为比较重要的理由而已。
现如今,各种争论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不会有任何结果,蔡致良需要做最终的决定。无论如何,都比不做任何结论更有利。
“国信,你来居中协调。”
韦敏没有来,现下又是在索尔投资的办公室,而朱国信相对来说也更专业一些,便被蔡致良点将,负责此次做空计划。
“好的。”朱国信点点头,道:“我会尽快完善此次计划,明天上午会交到您手上。”
此前已经有计划预案,只是不那么详细,此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还是需要更为详细的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