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望着全旭道:“但是,你必须与安庆公主成婚!”
在崇祯的心中,全旭只要与安庆公主成婚,那就是自家人,更何况,安庆公主与全旭的孩子,才是全旭的嫡子,将来肯定可以继承全旭的爵位,全旭的遗产。
太子现年三岁,将来全旭的嫡子,也就是崇祯的外甥,只要在全旭的教导之下,肯定可以成为文武全才,他也可以入宫作为太子的伴读,与太子一起长大,为太子所用。
就这样,辽东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崇祯虽然知道三年平辽,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是,有了广宁之战的胜利,却让崇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崇祯对全旭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可以稳定辽东的局势,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辽东之乱,那就是最好的,当然,如果可以像全旭承诺的那样,给朝廷提供二百万石粮食的税收,那就再好不过了。
辽东的事情,就交给全旭去折腾,只要建奴不再寇关,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关内的流寇。
事实上,这个时候,关内的流寇依旧没有形成气候,在这个时空崇祯皇帝是非常幸运的,有了全旭和加强版的卢象升强势崛起。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全家军第六旅,被扎根在河套,第六旅仿佛就像一台抽水机,陕西的流民生活不下去,就被吸引到了河套地区。
卢象升没有来得及参加全旭的婚礼,直接带着雷时声、杨世恩、李重镇等天雄军将领开始移镇宣府。
对于流寇,卢象升跟杨鹤如出一辙:剿抚并用。跟杨鹤那个倒霉催不一样,他有招抚那些流寇的资本。
大名府的全家庄镇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尽管全家庄镇在全旭迁徙到辽东之后,科技力量大为减少,可是基础却打下来了,砖瓦、水泥、钢铁的产量在稳定上升。
现在随着大名府重新回到了卢象升的管理之下,大名府的全家庄镇开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不过,全家庄镇的工业水平不高,主要是粮食加工、罐头、钢铁生产,以及水泥、砖瓦等产品。
随着山西、陕西的流寇越闹越厉害,大名府和中原的士绅们都非常害怕,在这个时候,全家庄镇出产的水泥和砖头,就成了抢手货。
虽然用钢筋水泥修建城堡的代价比用泥筑造要昂贵,可是与自己的身价性命相比,投入都是值得的。
全旭是卢象升的后盾,如果卢象升安置不了的流民,可以往辽东移民么。
全旭留在京城,接受命运的捉弄。
辽东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快车道。
尽管错过了开荒的最佳时机,不过全旭也不担心,他有辽南和广宁府的老底子,有五六百万亩良田,再加上玉米、红薯、和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即使往辽东移民两三百万人,也不会出现粮食问题。
就算粮食不够吃了,全旭还有台湾,还有安南,现如今的全家军水师规模已经全面超过了郑氏,以运输量为例,辽东水师规模可以一次性运输一百万石粮食。
至于没有粮食,全家军可以去中南半岛抢,去吕宋岛抢,也可以去日本打打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