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打手拿出刀子,逼小光识相。看他们的神色,是真敢拿刀捅人的。
这种情况下,小光若是赤手空拳只用摔法那就不够了。
小光瞥瞥打手之间的站位,再看看隐到墙边的负责人,静默一秒,他猛地先发制人。
一个正蹬,小光先是蹬得一名打手腾空倒地,然后上前夺刀,迅速转身。
重新对峙。
一察觉点子扎手,负责人没有像寻常电影里一样,眼睁睁看着主角大杀四方。没怎么犹豫,趁着明明房间里的打手们还没死光,人多优势在,负责人立马开始喊人了。非常谨慎。
然后房间外的打手,分出人手,一半人过来支援,另一半开始警戒楼外的动静,担心里应外合有什么行动。当然也免不了打电话叫人,打手们自有一套方针,用于应对遇到的各种危机。专业化的组织,员工上岗前都是要培训的。
这些都是关琛的亲身经历。给赌档看过场子的他,借着电影,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罪犯的专业。
这种不把反派以及反派龙套当傻子的态度,立马让影片的气质变得很不一样。
而且在关琛的影响下,那些龙套也不像寻常电影里一样,只傻愣愣看着主角殴打他们的同伙。一个人有了危险,另外几个立马上去牵制、营救。进退有序。他们也不急躁,毕竟有主场优势。
房间里的打手越聚越多。一个个虎视眈眈地盯着小光。
一般来说,小光绝对要死在这里了。
可惜这是电影,是一部谢劲竹屡次强调“要帅气!”的电影。
房间里,小光被人围住,表情也不过是稍稍凝重了一些,一点也没有大难临头的绝望。
一群人不分先后地朝小光涌去,小光拿着匕首,开始了表演。
关琛目光炯炯的,开始批阅作业了。
尽管谢劲竹、黑导、蔡师父和一众演员都觉得打戏帅就完事了。但关琛还是想要对得起那份薪水,尽量在帅气之余,让打斗尽量变得合理。
擂台比赛一对一,双方体重相当,拿着同样的武器或都不拿武器,但是现实战斗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战斗往往是不对等的。
在多人混战的场合,尤其是以一敌多的情况下,重中之重,是控制与反控制。
憋劲打重拳的思路是错的。
一个重拳,一记鞭腿,打到头上或者下巴,固然能把人KO。但在混战中,你得能打中人再说。就算打中了人,对方倒下一个,但你也收不住力了,破绽大开,就等着被其他对手围殴至死。
关琛以自己杀穿几十人的经历为例,认为快、碎、密的进攻模式,才能增加生存几率。
力道轻一点也没有关系,因为武器能弥补被牺牲掉的力道。手上握着一把小刀,轻轻的一下,就能废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