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仗着这位老人家身份上的便利,他派出的两大财团,也是在这段时间进行了飞速的发展。
三井财团,在那个时候一经成立,就已经是日国的大型商社了。
甚至当初还在华夏国投资了非常多的公司和企业。
那个时候,三井财团就在华夏国投资了4亿美金,虽然这个数字并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像这样的大型商社,其实是一个投资放大器。
4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至少可以带动40亿美元的投资。三井物产有自己独特的投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少有自己百分之百投资的项目,大多数项目都是携其成员企业一同投资。
三井物产基本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但集团当中有很多世界性的大企业,丰田和东芝这样的日国跨国公司都是三井财团的成员。
可见三井财团的广布性,这也是那个老者的安排。
三井甚至把米国通用这些日国之外的大公司,也已经视为了自己的成员单位。
欧美的投资,往往是直接投资获取利润或者靠资本培育来赚钱。
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引路人和产业的组织者,综合商社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意都会做。
这也就代表着那位老者控制下的两大财团,也都会这么做,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住日国的商权。
“商权”一旦掌握财团的相关制造业企业就蜂拥而入占领市场。
日国的汽车、电器、电气、半导体等产品能迅速占领欧美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控制“商权”是日国财团驾驭日国经济的重要砝码。
伴随着日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那位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老者,也让三井和三菱一起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在大藏省“护卫舰队”(各大金融机构和法人企业互相持股稳定股价)保护下,一路顺风而行。
甚至不少的主办银行,以其稳定、安全和高效率成为信誉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银行,银行破产几近神话。
现在已经形成三井金融集团、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这一切现在都是自己的了,是的,现在日国的几大银行,已经有几家是自己的了。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银行并不是财团中的几人就可以掌控的,反而像是一些企业合作起来的一个联盟一样的组织。
尽管组成联盟并不能减少坏账、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却可以通过精简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合并业务、调整经营策略等方法获得成本效益,使银行整体规模加大和承受坏账的能力有所加强。
重组后的银行集团将加快从“稳定持股”向流动持股转变,同时也从“保护型”的协调竞争向“开放型“的竞争转变。
不过到了后来,这些银行已经是自己一个财团就可以说了算的了。
并且这些财团里面的成员,也全部变成了自己家族众的人。
在已经不存在那些不一的人,财团也变得越来越团结。
随着财团内部大型制造业成员营业额和利润的增加,主办银行的贷款和坏账问题也不断得到解决。
日国在那个时候已经毫无疑问地巩固了多年来世界第一债权国的地位,伴随着其海外资产不断壮大,它正在向着金融帝国的目标迈进。
在日国的大财团体制的支持下,很多日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几年所谓的经济低迷阶段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扩张。
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日国企业逐渐消化了IT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于其具备优势的制造业中,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
同时也刺激了日国制造业设备的升级换代,进一步确立了它们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借助知识产权的保护,日国制造业通过跨国经营的产业分工,将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手的同时,利用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家电产品领域和汽车产业中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