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民众的压力下,补贴细则被迫重新修订,但充电桩建设计划还是被搁置了半年。
佛罗里达州的博弈则带着几分“地域特色”。
这里旅游业发达,租赁车辆市场庞大,战士新能源的电动车凭借低能耗优势,逐渐占据了租赁市场的半壁江山。
反对派议员联合当地几家大型燃油车租赁公司,推动出台一项规定。
新能源租赁车必须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性能复检”,检测标准比燃油车严格三倍,且检测费用高昂。
他们的理由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尚不成熟,需加强监管”,但实际是想通过增加运营成本逼退新能源车型。
未来进步党议员随即联合租赁行业协会,用数据证明新能源汽车的事故率低于燃油车,并指出复检规定存在“明显针对性”。
这场博弈最终演变成“监管公平性”的较量,州最高法院甚至被卷入其中,成为两党争夺舆论支持的焦点战场。
每个州的博弈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产业转型中利益与理念的碰撞。
未来进步党试图推动时代向前,反对派则固守既得利益。
而夹在中间的民众,既是变革的受益者,也可能成为转型阵痛的承受者,他们的态度,往往成了左右博弈结果的关键砝码。
在伊利诺伊州,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格局成为两党博弈的新焦点。
战士新能源的电机、电池组件生产线不断扩张,带动了本地新能源零部件企业的崛起。
而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却面临订单萎缩的困境。
反对派议员借此发难,提出一项《制造业保护法案》,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本地采购的零部件比例不得低于60%。
且其中必须包含至少20%的燃油发动机关联部件——
这看似是在保障本地制造业就业,实则是强行给新能源汽车绑定“旧产业包袱”。
未来进步党议员当场戳破这一逻辑:
“如果一家新能源车企被迫采购喷油嘴、活塞环这类与自身技术路线无关的部件,要么是造成资源浪费,要么是推高车价削弱竞争力。”
他们联合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发起游说,强调“保护产业不等于捆绑落后产能”,并拿出数据证明,新能源零部件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已远超传统发动机部件企业的流失数量。
双方在州议会的辩论持续了数周,最终该法案因支持率不足被搁置。
但反对派随即转向地方政府,通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变相要求新能源企业为燃油部件供应商提供“技术转型补贴”,博弈仍在暗处延续。
佐治亚州的博弈则围绕“碳排放核算规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