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风看着屏幕里堆成山的诉讼文件,突然想起去年为了拿下法国市场,确实让营销部把“最佳工况续航”当成了“实际续航”来宣传。
当时他拍板说“先抢占市场再说”,如今官司找上门,只能花钱请最顶级的律师团,用冗长的法律术语把“夸大”说成“表述差异”。
“我们是在跟整个旧体系打架。”
他对着屏幕里的团队说,语气坚定,心里却在打鼓。
这场架,他们用的武器并不比对方干净多少。就像密歇根州的工会,他一边给工人们涨工资稳住人心,一边悄悄把燃油车生产线往东南亚迁——
那里的环保标准松,人工便宜,能省下的钱,刚好够补贴国内的新能源研发。
他知道这叫“虚伪”,可看着财报上新能源板块终于扭亏为盈的红色数字,又觉得这“虚伪”里藏着点不得已的苦衷。
深夜处理邮件时,他看到未来进步党发来的筹款清单,上面列着一串企业名字,半数是传统能源公司。
“他们捐钱,是想让我们在新能源政策上留口子。”
助理在旁边低声提醒。叶风盯着那串名字,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底特律的工厂,一个老工人握着他的手说:
“叶总,咱造的车,能少排点烟不?”
他深吸一口气,在邮件里回复:“筹款可以收,但附加条件免谈。”
发送后,他又加了句:“把战士集团的捐款额度提高50%。”
助理愣住了,他却没解释——有些博弈,光靠道理赢不了,得靠实力压。
他不想做资本的傀儡,可至少得先拥有跟资本叫板的资本。窗外下起了雨,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叶风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零星驶过的新能源汽车。
车身上的logo在雨夜里亮得显眼。那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枷锁。
他想刚接手战士集团时,老爹说过:“造汽车就像做人,得有里有面。里子是技术,面子是口碑。”
可现在他才明白,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当口,里子和面子之间,还夹着太多盘根错节的东西——政治的算计,资本的贪婪,还有那些说不出口的妥协。
手机又响了,是佐治亚州环保组织的电话,说第三方核算标准终于通过了,虽然还是比实际数据保守了10%,但总算没被完全带偏。
“叶总,这是阶段性胜利!”
对方在电话里欢呼。叶风笑着说“太好了”,挂了电话却对着窗外的雨幕发呆。
胜利吗?或许吧。只是这胜利里,掺着太多他曾经不屑的东西。可他别无选择。
就像雨里那些开着新能源汽车的人,他们只关心续航够不够,充电方不方便,没人会问这背后藏着多少议员的签名,多少资本的博弈。
叶风拿起外套,准备去公司。明天还有场硬仗——伊利诺伊州的零部件法案又要复议,他得亲自去盯着。
车钥匙在手里转了两圈,他突然想起女儿的奖状,嘴角忍不住翘了翘
“至少方向没偏。”他对自己说,推开门走进雨里。
雨水打湿了头发,有点凉,却让他清醒。这条路或许泥泞,或许要绕很多弯,甚至得偶尔踩踩不该踩的地方,但只要终点是对的,走得难看点,好像也没关系。
毕竟,能做成实事的人,谁还没带点一身泥呢?
雨幕里的车灯撕开夜色时,叶风的手机在副驾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名字是兄弟投行现任ceo张启明,那个总爱穿着三件套西装、却能在酒桌上用二锅头拼倒华尔街大佬的男人。
“叶总,股东们的视频会刚结束。”
张启明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老股东们都在问,您突然要增发15%的股份,是不是战士集团的现金流出了问题?”
叶风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车刚驶过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的天际线在雨雾里若隐若现。
兄弟投行那栋玻璃幕墙大厦像根银色的针,扎在华尔街的心脏位置。
谁能想到,这家曾在次贷危机里摔得粉身碎骨的投行,会在他手里起死回生,变成如今掌管着两千亿美金资产的金融巨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