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国残余势力与境外干涉力量勾结,发动了一场针对新建成水电站的恐怖袭击。
虽然袭击被及时挫败,但仍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杨三勃然大怒,加强了对边境和关键设施的军事管控,并开展了新一轮的清剿行动。
这件事也给所有沉浸在乐观情绪中的人敲响了警钟:敌人并未消失,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
米国政客们虽然不再有激烈的反应,但小动作还是有的,加上他们的小弟们心领神会,国际制裁的效应开始显现。
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变得困难,价格飙升。
叶眉的经济团队压力巨大,一方面要维持easu的汇率稳定,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更隐蔽的贸易渠道。
她不得不加大与一些立场暧昧的“国际商人”的合作,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当然,她们身后还有兄弟集团和兄弟集团,这就走坚强的后盾,加上二红和玛莎这两位母亲。看到两个女儿干了这么大的事儿,自然全力支持。
要知道如今的军垦超市早已经成为庞然大物,所以她们稳定的货源成了叶家姐妹的有力帮手。
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在基层,新旧观念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联盟推行的妇女权益保护法,规定禁止童婚、保障妇女财产继承权,在一些保守地区遭遇了无声的抵制。一位联盟派往地方的女法官,甚至收到了匿名威胁。
面对这些挑战,叶柔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韧性。
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挫折是必然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触动的是千百年来固化的利益和观念。”
“遇到反抗,正说明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不能只靠强硬,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她指示司法部门,对于威胁法官的行为要坚决打击,树立法律权威。但同时,对于民间习俗的改变,要注重宣传教育,发挥当地开明长老的作用,循序渐进。
对于国际制裁,她要求叶眉在确保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出一些战术性的让步和姿态,以缓和外部压力,为内部发展争取时间。
普通的民众,如农夫卡布、女商贩阿依莎、学生艾莎、工人马利克,他们并不清楚高层的这些艰难决策。
他们只是继续着各自的生活,在联盟带来的新秩序下,努力抓住每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
他们的坚韧、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自下而上的力量,默默地夯实着“东非共和国”未来的根基。
哈吉和莱瓦依旧驻守在边境。此时的边境线,已经比之前向塔国腹地推进了很远。
他们守卫的不再是危机四伏的防线,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土。
莱瓦在给家里的信里写道:“这里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安心上学了,集市上什么都能买到。虽然偶尔还有冷枪,但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夜幕降临,瓦萨镇和成千上万个类似的村镇,亮起了星星点点的太阳能灯光。
这光芒虽然微弱,却顽强地驱散着古老的黑暗,照亮了一条通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
叶柔站在王宫的露台上,眺望着这片逐渐被点亮的土地,她知道,最艰难的部分或许尚未到来,但联盟——
或者说未来的共和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无法轻易撼动的根。
为此,无数人都在努力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持,生活才会一天天好了起来。</p>